□□庚午春之七日前成都通川陵阳程遇孙舣东去之舟于涪陵岸下太守谢宋卿以踏碛故事招饮北岩谒伊川先生像于钩深堂敬赋古诗一章刻诸岩石

春风吹客舟,沙际初倚柁。

怀人爱其屋,木杪危若堕。

欣从太守游,江色清照坐。

当年绍述议,洛党亦奔播。

时人欲杀翁,甘此采薇饿。

流离终爱君,怨语无骚些。

寥寥十翼后,学易孰无过。

诸儒践陈迹,如蚁困旋磨。

岩栖独钩深,混沌与凿破。

书成置箧中,山鬼严夜逻。

向来新说行,六籍乃生祸。

氛埃满神州,久被犬羊涴。

何如北岩石,樵牧不敢唾。

诗寒不成章,聊为兹石贺。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风轻拂着客船,船靠在沙滩边。
思念故人,眷恋他的居所,屋檐高处仿佛要坠落。
我愉快地跟随太守游玩,江水清澈,倒映着我们的身影。
回忆起当年关于继承的争议,洛党的人也四处流散。
那时人们想迫害他,他宁愿像伯夷叔齐那样采薇而食,忍受饥饿。
虽然颠沛流离,但他始终敬爱你,怨言中没有丝毫的抱怨。
在十翼之后的学术研究中,谁又能避免犯错呢?
学者们重踏前人的足迹,如同蚂蚁被困在旋转的磨盘中。
他独自隐居山岩,用智慧洞穿混沌的迷雾。
写完书后,他将其藏于箱中,山鬼在夜晚严密巡逻。
新的学说一旦流行,经典的六经就遭受了灾祸。
污浊弥漫全国,长久以来被外族侵扰。
哪比得上那北方的岩石,连樵夫牧童都不敢随意唾弃。
我的诗虽寒冷无法成篇,姑且为这石头庆贺一番。

注释

沙际:沙滩边缘。
柁:船舵。
木杪:树梢。
洛党:指政治集团。
采薇:比喻隐居或清贫生活。
流离:漂泊不定。
六籍:古代儒家经典。
氛埃:尘埃,比喻污垢。
犬羊:借指异族侵略者。
北岩石:象征坚贞不屈的地方。
聊为:姑且,随便。

鉴赏

这首宋代程遇孙的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春风吹客舟”展现了轻盈的春风拂过舟上的画面,诗人乘船出行,感受到自然的温柔。接着,“沙际初倚柁”写出了船只停靠在沙滩边的情景,暗示着旅程的开始。

“怀人爱其屋,木杪危若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友人住所的深情,屋檐高耸,仿佛随时可能坠落,寓言了诗人内心的不安。随后,诗人提及与太守一同游览,江水清澈,让人心情舒畅。

诗中提到“当年绍述议,洛党亦奔播”,暗指政治纷争,诗人以洛党的遭遇比喻自己可能遭受的困境,表达出对政治迫害的担忧。“流离终爱君,怨语无骚些”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忠诚,即使身处逆境,也坚守友情。

接下来,诗人感慨学术界的沉闷,“寥寥十翼后,学易孰无过”,批评当时的学术风气,学者们陷入困境,难以突破。而“岩栖独钩深,混沌与凿破”则赞美那些能深入研究、独立思考的人,他们如同开凿混沌,寻求真理。

最后,诗人将自己的作品视为“书成置箧中,山鬼严夜逻”的守护,暗指创作的不易和保护知识的决心。他讽刺新说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经典文献因此遭受破坏,神州大地充斥着尘埃。然而,他以北岩石为榜样,表达对纯净学术环境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尊重学问,不轻易亵渎。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学术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格。

收录诗词(3)

程遇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钤辖馆使王公

归骑翩翩去路赊,郁葱佳气望天涯。

艰危剑阁三千里,惠爱刀州十万家。

龙尾道边瞻日彩,鹿头关外别春华。

金明扈从宸游处,休忆连年泛浣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花山寺

雨过群峰翠欲飞,白云松径鸟声微。

山僧閒卧鸣钟起,共话无生醉月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咏梅

清浅溪桥水,高低篱外枝。

这些风骨异,瘦尽古今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咏古

博浪沙中力士,望仙桥下军人。

古来忠胆一概,至今裂视二秦。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