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水眼通三岛,波心涌一峰。
两岸悬石稳,千古怒涛桩。
呵剑驱游蜃,鞭雷起蛰龙。
仙人有馀量,事了岂留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景图。诗人以水眼和波心为视角,将江中的岛屿和山峰生动地展现出来,仿佛它们在水面上跳跃。"两岸悬石稳"形象地刻画了两岸峭壁上稳固的奇石,与激流形成鲜明对比。"千古怒涛桩"则强调了江水力量之大,即使历经千年,仍能激起滔天巨浪。
接下来,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将剑气和雷声融入景色中,通过"呵剑驱游蜃"和"鞭雷起蛰龙",赋予江水神话般的色彩,增添了神秘感。最后两句"仙人有馀量,事了岂留踪"表达了诗人对超然世外的仙人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暗示了诗人完成使命后不留痕迹的洒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山水的壮美,又寓含哲理,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不详
小春催出倾城色,笑倚墙头若招客。
芬芳犹带秋风残,婀娜岂宜江路侧。
诗眼惊红狂欲呼,熟看似细又似粗。
花神留为菊后乘,天意遣作梅先驱。
月娥施朱小留残,天风吹上桂树端。
叶犹强项护故绿,花独多情染馀丹。
夜来谁借修月斧,和根剟与凡世看。
世人不识天上种,醉眼恍惚魂溟漫。
我尝浪作折桂客,惊见似与丹窟般。
主人眠花熟风韵,等是姓朱俱可观。
况逢问字载酒客,不妨为花理杯盘。
赏者莫惮腕欲脱,花到夜深不禁寒。
惟此溪山恶,其它州县无。
岂期公肮脏,而为我驰驱。
钱谷岂馀事,音容非故吾。
史君如问细,为道费枝梧。
文简家风淡,芗林句法清。
今能传几世,君复拥全名。
犹及识前辈,未尝轻后生。
崆峒风月里,许我共诗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