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琴

天风泛弦弦自鸣,案间云影波纹惊。

非韶非濩非咸英,依然谁唱还谁赓。

不为音节音节成,乃知自有无声声,一洗世上琵琶筝。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风琴》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描绘风琴演奏时的独特情境,展现了音乐与自然、心灵之间的深刻联系。

首句“天风泛弦弦自鸣”,以“天风”起笔,形象地描绘了风琴在自然风力的吹拂下,琴弦自行振动发出美妙声音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次句“案间云影波纹惊”,进一步将视觉与听觉结合,通过“云影波纹”的动态变化,暗示琴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增强了画面感和意境的丰富性。

接下来的“非韶非濩非咸英,依然谁唱还谁赓”,则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音乐超越了传统乐曲的形式,它是一种心灵的共鸣,是创作者与听众之间情感的交流,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内在魅力和普遍性。

“不为音节音节成,乃知自有无声声”,这两句揭示了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在于其背后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内涵。音乐能够触及人心,即使在没有具体音节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其深远的意义。

最后,“一洗世上琵琶筝”,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乐器演奏的反思,认为真正的音乐应当超越形式,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即通过音乐传达出更为纯粹、深邃的情感体验,从而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风琴演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和深远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音乐本质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青山

青山上有一片石,我醉欲眠此其席。

举眼望天天黑色,世间何处有此适。

歌声不断云自飞,天风飘飘吹我衣,山雨欲来还不归。

形式: 古风

登西马坞

一上高山望五湖,云飞尽处是姑苏。

人家隐隐烟中有,帆影依依天际无。

俯仰两间双短鬓,往来千古一蘧庐。

仲淹自是多忧者,廊庙江湖恐未殊。

形式: 七言律诗

云山图二首(其一)

远山隐隐半欲没,近山巍巍高独出。

近山远山出没间,雾敛烟霏两明灭。

山南山北殷其雷,天雨欲来还不来。

馀辉倒映半岩赤,灵籁中含万壑哀。

萦回鸟道梯空去,忽有人家傍山住。

悬崖一道玉泉飞,小桥历历行人度。

愁心三叠江上山,世无燕许谁能赋。

形式: 古风

云山图二首(其二)

天将雨,山出云,平原草树杳莫分。

须臾云吐近山出,远岫婪酣吞欲入。

映空明灭疑有无,先后高低殊戢戢。

想当画史欲画时,磅礴含章几回立。

忽然纸上玄云翻,雨脚旋来风势急。

至今蔚荟吹不散,白昼高堂空翠湿。

雷声虺虺天冥冥,山前不见行人行。

鹧鸪啼断山雨歇,石桥小濑湔湔鸣。

丛林屋角参差倚,落红满庭人未起。

凭谁说与顾虎头,写置幼舆岩石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