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马坞

一上高山望五湖,云飞尽处是姑苏。

人家隐隐烟中有,帆影依依天际无。

俯仰两间双短鬓,往来千古一蘧庐。

仲淹自是多忧者,廊庙江湖恐未殊。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山上远眺五湖美景的壮丽景象,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首句“一上高山望五湖”,开篇即展现出诗人登高望远的姿态,五湖的辽阔与壮美在诗人心中激起波澜。接着,“云飞尽处是姑苏”一句,将视线引向远方,苏州古城仿佛隐于云雾之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遥远。

“人家隐隐烟中有,帆影依依天际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悠远,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于轻烟之中,而天边则只有孤零零的帆影,显得格外孤独与辽阔。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俯仰两间双短鬓,往来千古一蘧庐。”诗人通过“俯仰”二字,表达了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双鬓已显斑白,岁月匆匆,人生如梦。而“往来千古一蘧庐”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无论古今,人们都在这小小的屋舍中度过一生,如同过客。

最后,“仲淹自是多忧者,廊庙江湖恐未殊。”引用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虽然身处庙堂或江湖,但忧虑之心却难以改变。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云山图二首(其一)

远山隐隐半欲没,近山巍巍高独出。

近山远山出没间,雾敛烟霏两明灭。

山南山北殷其雷,天雨欲来还不来。

馀辉倒映半岩赤,灵籁中含万壑哀。

萦回鸟道梯空去,忽有人家傍山住。

悬崖一道玉泉飞,小桥历历行人度。

愁心三叠江上山,世无燕许谁能赋。

形式: 古风

云山图二首(其二)

天将雨,山出云,平原草树杳莫分。

须臾云吐近山出,远岫婪酣吞欲入。

映空明灭疑有无,先后高低殊戢戢。

想当画史欲画时,磅礴含章几回立。

忽然纸上玄云翻,雨脚旋来风势急。

至今蔚荟吹不散,白昼高堂空翠湿。

雷声虺虺天冥冥,山前不见行人行。

鹧鸪啼断山雨歇,石桥小濑湔湔鸣。

丛林屋角参差倚,落红满庭人未起。

凭谁说与顾虎头,写置幼舆岩石里。

形式: 古风

弃妇怨

妾命薄,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

玉颜自昔误主恩,得奉馀光侍帷幄。

兔丝横倒附青松,岂谓青松久难托。

前时糟与糠,妾与君同怡。

今日粱与肉,知君惟对谁。

君如大江水,妾如水底石。

江水日夜流不回,石抵狂澜终不易。

哭城城亦圮,洒竹竹亦斑。

土木犹可感,君心终不还。

终不还,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

形式: 古风

相城谣

东南地下,众水赴之。厥有大海,维水之归。

谁为曲防,水失其性。奔轶横流,为厥民病。

原田每每,隰乃汤汤。咫尺之间,有丰有凶。

邵侯下车,咨我民瘼。首议除之,众议乃格。

众言汹汹,侯为不闻。怨斯我任,惠归尔民。

防之未决,水不由正。一郡之忧,百夫则幸。

防之既决,水逝其沛。百夫之咨,一郡斯快。

频年吴下,岁乃大丰。岁乃大丰,郡侯之功。

相城鼓舞,白茆企而。白茆相城,利害百之。

维行不疑,维功不隳。邵侯去矣,谁其嗣之。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