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答人幽兰》,诗人以幽兰为题,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寄寓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幽花耿耿意羞春",形象地写出兰花在春天里虽不张扬,但其清雅的芬芳却足以让春色为之羞愧,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品质。"纫佩何人香满身",进一步赞美兰花香气四溢,佩戴者身上香气缭绕,暗示了兰花不仅美在外表,更在于内在的馨香。
"一寸芳心须自保",诗人借兰花的坚韧与自我保护,寓意人应保持内心的纯洁和独立,不随波逐流。"长松百尺有为薪",则以长松比喻兰花的高尚品格,即使被砍伐,也能成为有用的木材,象征着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守自我,发挥价值。
整首诗通过兰花的意象,表达了对人格独立、内心纯净以及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体现了苏辙的文人风骨和人生哲学。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卧对郗人气已真,晚依丘壑更无伦。
不须复预清言侣,自是江东第一人。
亟往遄归真旷哉,聋人不信有惊雷。
虽云不必见安道,已误扁舟犯雪来。
失脚来游九陌尘,故溪何日定抽身。
便同贺老扁舟去,已笑西山郑子真。
雨细风斜欲暝时,淩波一叶去安归。
遥知夜宿蛟人室,浪卷波分不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