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湖州使君李公择

李侯车骑匆匆出,前驺不鸣随者急。

不游台沼不寻山,独向城隅小蓬荜。

城隅蓬荜谓谁家,太学先生贤已卒。

老妻犹在八十馀,侯来为问夫人疾。

当时弟子犹五六,连袂追随慎仓卒。

手调汤药进盂盘,劳问有无极纤悉。

巷人来观相欢喜,门外墙头闻唧唧。

我思康定庆历间,天下文章极萧瑟。

读书不复问义理,破碎幺么入声律。

先生始出治庠序,辅养学者尊经术。

自兹道义及生民,晚具纁黄起遗逸。

先生今来骨为土,名儒大义非前日。

朝登垄坂暮高官,旧学前功付幽黜。

往往昔游苕霅人,诋讳不敢对以实。

李侯自是江南士,不预吾徒旧堂室。

尊德乐道乃精诚,念老嗟贫固其秩。

魏文伏轼过西河,郑公名乡论高密。

古来如君顾无几,于今走利尤非匹。

人言侯政如此多,试听风谣百之一。

形式: 古风

翻译

李侯乘车匆匆出门,随从马蹄急促不鸣鞭。
他不游览园林也不登山,独自走向城角的小屋。
城角小屋属于哪户人家?太学先生已去世,贤良之名却留存。
老妻年逾八旬尚健在,侯公来访询问夫人病情。
当年弟子还有五六人,紧随左右,应对仓猝。
亲手调制药膳,端上碗碟,关怀备至,细致入微。
邻居们来看望,门外墙头议论纷纷,一片欢欣。
我想起康定、庆历年间,文风凋零,学术衰败。
读书不再探究义理,只追求琐碎的声律技巧。
先生初时治理学校,尊崇经典,培养学者。
从此道德学问影响民生,晚年选拔遗才,发扬光大。
如今先生已化为尘土,大儒风范非昔日可比。
他们仕途升迁迅速,早年的功绩被埋没。
往昔游历苕霅的人,不敢直言批评,怕触怒权贵。
李侯本是江南士人,未加入我们旧时圈子。
他尊崇道德,喜好真理,真诚无比,感叹年老贫困。
魏文帝伏轼过西河,郑公以名门望族论道。
像您这样的贤人不多见,当今追逐利益者更少有。
人们常说李侯政绩众多,听听民间歌谣中的一成吧。

注释

李侯:指李姓官员。
车骑:乘车出行。
台沼:园林。
山:登山。
蓬荜:简陋的房屋。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贤已卒:已故的贤人。
夫人:妻子。
疾:疾病。
弟子:学生。
连袂:手拉手。
仓卒:匆忙。
汤药:药膳。
劳问:慰问。
巷人:邻居。
唧唧:低声交谈。
康定庆历:历史时期。
萧瑟:衰落。
义理:学术理论。
破碎幺么:琐碎。
庠序:学校。
经术:儒家经典。
纁黄:古代礼服颜色,象征尊贵。
遗逸:遗世独立的人才。
骨为土:去世。
名儒:著名学者。
垄坂:山坡。
幽黜:被贬职。
诋讳:指责。
实:实情。
江南士:江南地区的士人。
吾徒:我们这些人。
尊德乐道:崇尚道德和真理。
秩:品性。
魏文:魏文帝。
伏轼:车驾俯身。
郑公:郑姓官员。
论高密:评论高明。
如君:像您这样的人。
走利:追逐利益。
风谣:民间歌谣。
之一:其中一部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赠给湖州使君李公择的作品,通过对李公择简朴生活、关心民生以及学术追求的描绘,赞扬了他的道德风范和对教育的贡献。诗中描述了李公择出行时的低调,不追求游玩山水,而是关心百姓疾苦,尤其是探望年迈的妻子和询问学生病情。他倡导严谨的学术风气,反对浮华的文风,注重培养后辈遵循经典。诗中还提到李公择的政绩和人格魅力,与当时追逐私利之风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他的敬仰。最后,诗人感叹像李公择这样尊德乐道的人越来越少,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关注他的政绩和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对李公择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157)

陈舜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明日北风尤甚不可行再谗

我行楚滨,洪波是涵。飘风不惠,停舳相衔。

我实有辞,将伯是谗。越明日作,若怒弗咸。

大吹振荡,厥声唬喊。龙凭虎借,播谷摇岩。

止莫能维,行不可帆。谁令其然,维伯所监。

我名有谗,实意以祷。终使不往,宁弗之报。

泛泛行者,有游有漕。罔不衣食,或俱幼老。

出其孔艰,仁者攸好。吹而顺之,毋忽予告。

形式: 四言诗

谢风伯

晨风飘兮,弗疾弗暴。我舟汎兮,以安且蹈。

云谁之赐,神伯予报。莫阻乎淮,如彼行奡。

莫远乎泗,曾不日到。我谗不淑,我辞靡好。

伯其怜汝,其还寿考。伯实神圣,善人是悼。

鼓动万物,永辅有昊。我歌我诗,以荐行潦。

形式: 四言诗

句(其二)

涧含苍壁隐青萝。

形式: 押[歌]韵

句(其一)

石间圆影叠金波。

形式: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