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中作

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

水通云梦浦,人渡沔阳舟。

广泽侵吴壤,孤城接郢丘。

山分三楚断,溪入九江流。

寂寞休兵月,纷纭战国秋。

吴生来赤壁,魏武定荆州。

六代凭形势,群雄死寇雠。

凄凉帝子宅,浩荡祢衡洲。

万里浮云暮,千年故国愁。

武昌宫不见,麋鹿自群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洞庭湖广阔无垠,黄鹤楼孤独萧瑟。
江水直通云梦泽,人们乘船过沔阳洲。
广阔的湖泽延伸至吴地,孤城与郢丘相邻相连。
山脉划分为三楚,溪流汇入九条江流。
宁静的月夜停止了战事,战国纷争的记忆在秋天涌起。
吴地之人来到赤壁,曹操平定了荆州。
六个朝代凭借地理优势,群雄为敌对势力所杀。
凄凉的是昔日帝王之宅,浩荡的是祢衡洲的遗迹。
傍晚时分,万里浮云笼罩,千年古国的哀愁油然而生。
武昌皇宫已不可见,只剩下麋鹿在此自由游荡。

注释

渺渺:形容湖面广阔无边。
萧萧:形容黄鹤楼的寂静和冷清。
云梦浦:古代湖泊名,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沔阳舟:指沔阳地区的船只。
吴壤:吴地的土地。
郢丘:楚国的都城,此处泛指古代楚地。
三楚:古代楚国分为东、西、南三部分。
九江:古代指长江及其支流。
兵月:指战事暂停的和平时期。
帝子: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儿子。
祢衡洲:借指历史人物祢衡的居所,象征文化遗迹。

鉴赏

此诗描绘了洞庭湖畔的荒凉景象与历史沧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繁华而今已成往事的感慨。

“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一句,勾勒出洞庭湖广阔无垠的田野与古老的黄鹤楼,景色中带有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情绪。

“水通云梦浦,人渡沔阳舟”则写出了水流通畅,人们在船上往来自如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现实、追寻理想之地的意境。

接下来的“广泽侵吴壤,孤城接郢丘。山分三楚断,溪入九江流”几句,更是深化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国家兴衰更替、地理环境变化的宏大场面。

“寂寞休兵月,纷纭战国秋”一句,直接切入到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历史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战乱之苦难以及渴望和平的心声。

随后的“吴生来赤壁,魏武定荆州。六代凭形势,群雄死寇雠”几句,则是直接回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以及历代王朝对这一地区的争夺,通过这些历史细节,勾画出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背景。

“凄凉帝子宅,浩荡祢衡洲”一句,更是增加了诗歌中的感伤色彩,帝子之宅已成空壳,而那曾经的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的遗迹。

最后,“万里浮云暮,千年故国愁。武昌宫不见,麋鹿自群游”几句,则是诗人心中对故土难离、时光易逝之深沉感慨。武昌宫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麋鹿成群,自由徜徉,反映出一种历史沧桑与自然循环的哲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周边景色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历史感怀。

收录诗词(36)

张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又字才叔,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

  • 字:少愚
  • 号:白云先生
  • 籍贯:益州郫(今四川郫县)

相关古诗词

广州

越地春生草,春城瞰渺茫。

朔风惊瘴海,雾雨破南荒。

巨舶通蕃国,孤云远帝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车湖

忆昔车公居此地,遗墟缭绕临清渊。

惜哉断石文尚在,野老不识投波澜。

形式: 七言绝句

岑公岩

池光复涵澈,万象皆镜入。

亭观出浮云,彤彤映邦域。

左右浮屠宫,岿然争嶪岌。

孰云南浦陋,今始逢藻饰。

形式: 古风

陪孙之翰太傅登成都楼

龊龊古之人,伤心广陵废。

遂弦芜城歌,半夜一挥涕。

蕙纨随草衰,藻黼归尘翳。

魂石敛邱封,歌堂从水逝。

薰光杳沈灭,吞恨徒千岁。

我怀吴蜀国,祸乱若符契。

目览台城墟,心感君王世。

干戈日驰逐,狼虎争吞噬。

山河实天堑,城阙巍地肺。

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空馀万雉城,岌倚寒云际。

麋鹿玩苹阴,狐狸栖棘卫。

江汉含呜咽,岷峨抱迢递。

荒村烟花遥,落日寒风厉。

因知市朝人,自古悲兴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