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诗二章(其二)

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

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

目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

风雨萧萧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

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边旧居处。

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还未回到故乡的时候,心里总是把故乡想得很美好。
等到真正回家,却发现还不如不回去。
眼前认识的人都没有一个,进出旅馆只让我更感孤独。
秋风秋雨旅馆凄凉,回来后直接倒在窗边的床上。
在梦中忽然来到江南的道路,找到了过去住的地方。
桃花般的脸颊、柳眉弯弯的人笑着出门迎接,争先恐后地簇拥着我。

注释

未到:还未到达。
故乡:家乡。
将为:总是认为。
好:美好。
及至:等到。
亲得归:真正回家。
争如:反而不如。
身不到:不回去。
目前:眼前。
相识:认识的人。
出入:进出。
空伤:徒然使……感到伤心。
风雨萧萧:风雨交加。
旅馆秋:秋天的旅馆。
归来:回来。
和衣倒:穿着衣服倒在床上。
梦中:在梦中。
忽到:忽然来到。
江南路:江南的道路。
花边旧居处:过去的住所。
桃脸蛾眉:桃花般脸颊、柳眉弯弯。
笑出门:笑着出门。
拥将去:簇拥着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熙载的《感怀诗二章(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强烈情感。开篇“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表达了诗人对于未到之地的美好想象,这种想象往往是因为对远方故土的渴望而产生的理想化。在“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一句中,“及至”意味着当真正回到了故乡,而“争如身不到”则表达了即便身在其中,却仍然有一种不真实或不满足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的“目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描绘了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氛围。诗人虽然回到了故乡,但却发现自己与现实中的亲朋好友之间隔阂重重,这种感觉使得他在每一次进出家门时,都会感受到深深的悲伤和孤单。

“风雨萧萧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是对一个秋天旅途中所遇到的风雨交加场景的描写。诗人可能是在回忆自己在外漂泊时所遭受的困苦与不易,而现在能够安然坐在家中的窗前,这种温暖而安全的情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边旧居处”则是诗人在梦中意外地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并找回了过去住过的小屋。这一段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故乡深切的情感,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往昔的怀念。

最后,“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桃脸蛾眉”是对女性容颜的一种传统描写,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理想中的故乡美好,或许是对某个人的思念。这一句通过对人物外貌和行为的刻画,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丰富性。

总体来看,韩熙载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想象,通过梦境、现实以及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种复杂而细腻的情感状态。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情感,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于故乡深沉的思念和不舍,以及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与苦闷。

收录诗词(8)

韩熙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及第。开宝三年(970年)卒,年六十九,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与徐铉并称“韩徐”。江左称其为“韩夫子”,时人谓之为“神仙中人”。其所撰诗文颇多。有《集》5卷、《格言》5卷等,今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 字:叔言
  • 籍贯: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902年—970年8月31日

相关古诗词

几人平地上,看我半天中。

形式: 押[东]韵

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著衣裳。

形式: 押[阳]韵

闺怨诗

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

形式: 押[侵]韵

怀素上人草书歌

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

身上艺能无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纵。

有时兴酣发神机,抽毫点墨纵横挥。

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迸落空壁飞。

连拂数行势不绝,藤悬查蹙生奇节。

划然放纵惊云涛,或时顿挫萦豪发。

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

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

信知鬼神助此道,墨池未尽书已好。

行路谈君口不容,满堂观者空绝倒。

所恨时人多笑声,唯知贱实翻贵名。

观尔向来三五字,颠奇何谢张先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