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上人还松台

白头宁俯仰,自觉住山非。

旧业双松在,初秋一锡归。

从人借茶具,就日补寒衣。

不见新诗久,朝来叩我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尽管满头白发,我仍悠然自得地居住在山中。
旧时产业只剩两棵松树陪伴,初秋时节我带着锡杖归来。
向别人借来茶具,趁着阳光缝补寒衣。
很久没见你的新诗了,清晨你敲响了我的门扉。

注释

白头:形容年老。
宁:宁可,宁愿。
俯仰:形容生活状态。
住山:居住在山中。
旧业:过去的产业或职业。
双松:两棵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初秋:刚刚进入秋季。
一锡归:带着锡杖归来,指僧人归隐。
从人:向他人。
茶具:用来泡茶的器具。
补:缝补。
寒衣:御寒的衣服。
新诗:新的诗歌作品。
久:长时间。
朝来:清晨。
扉: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的平静生活和心境。"白头宁俯仰,自觉住山非"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满足与享受,没有后悔的情绪,只是平淡地接受这种选择。"旧业双松在,初秋一锡归"中的"旧业"指的是过去种植的松树,而"双松"则可能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长寿,"初秋一锡归"则表明诗人在秋天开始收获果实,返回家中。

"从人借茶具, 就日补寒衣"反映了隐居生活中的简单与自足。诗人向别人借来茶具,享受着简朴的生活,同时也在准备冬季的到来,补缀衣物以御寒冷。

最后两句"不见新诗久,朝来叩我扉"则透露出一位诗人的孤独和渴望交流。长时间没有写出新的诗篇,可能是因为缺乏灵感或是生活的单调,而"朝来叩我扉"表明即使在隐居中,也有期待与外界沟通的心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一个宁静、自足而又不失文艺追求的山中生活。通过这些平实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后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8)

宋庆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碧鸡草堂呈刘后村

斯文海内声名阔,犹是乾淳一脉馀。

须信昌黎曾得谤,可怜太史未成书。

碧鸡有地吟诗老,金马无心待诏初。

甚欲见君三十载,春风今时侍巾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稽村

雪后寒增健,贪幽爱路生。

群儿烧叶坐,一鸟啄冰行。

山色晴犹惨,梅花谢亦荣。

小舆风割面,微醉任攲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兰溪道中

朝买兰溪船,暮泊香头市。

如何十月天,复此连夜雨。

朔风寒似铁,晓色暗如土。

道行不见人,路哭疑是鬼。

栖栖远方士,忽忽乡心起。

落叶响疏庭,空灯照寒被。

离家能几时,旅况已如此。

茫茫楚山云,渺渺楚江水。

屈指计行程,此去复万里。

形式: 古风

戍归词

君去无还期,妾思无已时。

军中无女子,谁为补征衣。

或传云中危,夫死贤王围。

恐伤老姑心,有泪不敢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