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修《敦煌县志》

敦煌今昔不相侔,七十年来志未修。

疆域新分安哈界,人文旧向汉唐收。

两关要地推雄控,一邑名区纪胜游。

愧我风尘为俗吏,敢邀同学重搜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由清代诗人苏履吉所作,名为《创修<敦煌县志>》,通过对敦煌这一历史地域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地方文化传承与记录的深思熟虑。

首句“敦煌今昔不相侔”,以对比手法开篇,强调了敦煌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变化,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更迭。接着,“七十年来志未修”点明了过去七十年间,关于敦煌的记载与研究并未得到充分的整理与编纂,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期待之情。

“疆域新分安哈界,人文旧向汉唐收”两句,既描述了敦煌地理疆域的新划分,也提到了其深厚的人文历史,特别是与汉唐时期的紧密联系,突出了敦煌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两关要地推雄控,一邑名区纪胜游”进一步阐述了敦煌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以及其作为旅游胜地的魅力,体现了对敦煌独特价值的肯定。

最后,“愧我风尘为俗吏,敢邀同学重搜求”表达了诗人作为地方官员的自谦与责任感,同时也邀请同行学者共同参与敦煌史料的搜集与研究工作,体现了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与积极参与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敦煌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情感寄托,也体现了其对于文化传承与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比、描述、抒情等多种手法,生动展现了敦煌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收录诗词(47)

苏履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次题敦煌志书原韵四首(其一)

汉世传名郡,于今列邑疆。

两关通玉塞,五载绾铜章。

行秩渐縻粟,离怀威折杨。

一书聊志胜,犹是古敦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又次题敦煌志书原韵四首(其二)

秩事重编订,名贤信可传。

残碑标石洞,旧志附金泉。

迁到人分地,飞来马自天。

犹嗟今昔异,纪载笔非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

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

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

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

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

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

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

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

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

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

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

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

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

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

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

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

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

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

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

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

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

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

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

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

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

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

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

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

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形式: 古风

敦煌署内藏拙居杂咏八首(其一)

我爱居藏拙,门通曲经幽。

公余时退步,多半此勾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