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成明府赴剑南

朝为三室印,晚为三蜀人。

遥知下车日,正及巴山春。

县道橘花里,驿流江水滨。

公门辄无事,赏地能相亲。

解衣初醉绿芳夕,应采蹲鸱荐佳客。

霁水远映西川时,闲望碧鸡飞古祠。

爱君乐事佳兴发,天外铜梁多梦思。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还是朝廷官员,晚上就成了蜀地百姓。
遥想你到任的日子,正值巴山春天来临。
你在县道上经过橘花盛开的地方,江水边有驿站陪伴。
在官署中总是清闲无事,这里风景宜人,能让人亲近。
在绿色的夜晚解开衣服微醉,可能会采摘蹲鸱这种野菜款待贵客。
雨后晴朗的江水映照着西川景色,悠闲时望着碧鸡寺古老的飞檐。
我欣赏你的快乐之事和高雅兴致,天外的铜梁仙山常在梦中浮现。

注释

三室印:朝廷官员的身份象征。
三蜀人:蜀地的百姓。
下车日:到任的日子。
巴山春:巴山的春天。
橘花里:橘花盛开的乡间道路。
江水滨:江边的驿站。
公门:官署。
蹲鸱:一种野生植物。
碧鸡飞古祠:碧鸡寺的古老建筑。
铜梁:传说中的仙山。
梦思:梦境中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为三室印,晚为三蜀人"表明诗人早晨在官府处理事务,晚上则化身为普通百姓,与蜀地人民共处。这两句展示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不同面相,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身份转换的轻松态度。

"遥知下车日,正及巴山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归来的期待和对美好季节的感受。这里的“下车”指的是友人抵达之日,而“巴山春”则是巴蜀地区特有的清新春色。

"县道橘花里,驿流江水滨"描绘了一幅诗人与朋友在县城的小路上徜徉于橘花盛开的景象,同时伴随着江水缓缓流淌的情境。这里的“橘花”和“江水”都是常见的意象,用来表达诗人的愉悦心情。

"公门辄无事,赏地能相亲"则表现了诗人在官府之外,无需处理繁琐公务时,便能够与朋友共享这片美丽的土地。这两句强调了友谊和自然美景对诗人的重要性。

"解衣初醉绿芳夕,应采蹲鸱荐佳客"中,“解衣”指的是酒后微醺之时,而“绿芳夕”则是春夜的温柔。这里的“蹲鸱”是一种美丽的植物,用以比喻诗人对朋友的推荐和邀请,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情感。

"霁水远映西川时,闲望碧鸡飞古祠"则描绘了一幅雨后晴朗天气下,诗人遥望西川美景,并观赏到碧鸡在古老庙宇上空飞翔的画面。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爱君乐事佳兴发,天外铜梁多梦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喜爱,以及在这美好的时光中,内心的欢愉和丰富的遐想。这里的“铜梁”指的是远古传说中的仙桥,用来象征超脱尘世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流露出浓郁的情谊和深厚的乡土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164)

韩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字:君平
  • 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
  • 生卒年:754

相关古诗词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

爱君青袍色,芳草能相似。

官重法家流,名高墨曹吏。

春衣淮上宿,美酒江边醉。

楚酪沃雕胡,湘羹糁香饵。

前朝山水国,旧日风流地。

苏山逐青骢,江家驱白鼻。

右军尚少年,三领东方骑。

亦过小丹阳,应知百城贵。

形式: 古风

赠兖州孟都督

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

露冕宁夸汉车服,下帷常讨鲁春秋。

后斋草色连高阁,车简人稀独行乐。

闲心近掩陶使君,诗兴遥齐谢康乐。

远山重叠水逶迤,落日东城闲望时。

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尽佳期。

北场争转黄金勒,爱客华亭赏秋色。

卷帘满地铺氍毹,吹角鸣弦开玉壶。

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骊驹。

形式: 古风

别甑山

一身趋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时。

惆怅青山绿水,何年更是来期。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送陈明府赴淮南

年华近逼清明,落日微风送行。

黄鸟绵蛮芳树,紫骝躞蹀东城。

花间一杯促膝,烟外千里含情。

应渡淮南信宿,诸侯拥旆相迎。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