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中丞奉使新罗

淳化洽声明,殊方均惠养。

计书重译至,锡命双旌往。

星辞北极远,水泛东溟广。

斗柄辨宵程,天琛宜昼赏。

孤光洲岛迥,净绿烟霞敞。

展礼盛宾徒,交欢觌君长。

经途劳视听,怆别萦梦想。

延颈旬岁期,新恩在归鞅。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淳化年间政令和谐,远方各地都受到恩养。
重要的文书经过多重翻译送达,赐予双旌前往执行使命。
星辰远离北极,如同航船驶向广阔的东海水域。
借助北斗辨别夜晚的行程,白天适合欣赏上天的珍宝。
孤寂的光芒照耀在岛屿间,清新的绿色和霞光开阔无边。
隆重的仪式欢迎宾客,与尊贵的你相见欢畅。
长途跋涉中,视觉和听觉都感到疲惫,离别之情萦绕在梦中。
期待着十个月后的重逢,新的恩典伴随归途。

注释

淳化:宋真宗年号。
殊方:远方各地。
计书:重要文书。
锡命:赐予命令。
双旌:两面旗帜。
北极:星象中的北辰。
东溟:东海。
斗柄:北斗七星。
宵程:夜晚行程。
天琛:上天的珍宝。
孤光:孤寂的月光。
洲岛:岛屿。
敞:开阔。
展礼:举行礼仪。
盛宾:众多宾客。
觌:相见。
经途:旅途。
视听:视觉和听觉。
怆别:悲伤的离别。
旬岁:十个月。
归鞅:归途的马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所作,名为《送韦中丞奉使新罗》。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诗人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使命的重视。

首先,“淳化洽声明”一句,运用“淳”、“洽”两个字,既形容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也象征着国家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紧接着,“殊方均惠养”则表达了对不同地区人民的平等关怀,这里的“殊方”指代远方,体现出诗人对使命的认真态度。

“计书重译至,锡命双旌往”,这里的“计书”和“锡命”都与国家大事有关,显示了诗人对于使命完成情况的关注,以及对成功完成任务的期待。同时,“双旌往”则象征着使者的尊贵地位。

接下来的“星辞北极远,水泛东溟广”,通过天文和地理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愁绪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其中,“星辞北极远”暗示着旅途的遥远,而“水泛东溟广”则是对海洋宽广无垠的形容。

“斗柄辨宵程,天琛宜昼赏”,这里通过对夜晚和白昼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使命完成后的期望。其中,“斗柄”指的是北斗星,是导航之星,而“宵程”则是夜行的旅途。

“孤光洲岛迥,净绿烟霞敞”,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所处环境的想象,以及对友人的祝愿。这里,“孤光洲岛迥”形容了一种清幽而独立的景色,而“净绿烟霞敞”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

最后,“展礼盛宾徒,交欢觌君长”,诗人通过对待遇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使命的尊重。这里“展礼盛宾徒”表现的是对宾客的热烈欢迎,而“交欢觌君长”则是对友好关系的长久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事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思念,以及对国家使命的重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集情与景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388)

权德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字:载之
  •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 生卒年:759年-818年

相关古诗词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五代武弁侍明光,辍佐中权拜外郎。

记事还同楚倚相,传经远自汉扶阳。

离堂处处罗簪组,东望河桥壮鼙鼓。

三城晓角启轩门,一县繁花照莲府。

上略儒风并者稀,翩翩驺骑有光辉。

只今右职多虚位,应待他时伏奏归。

形式: 古风

送别同用阔字

耿耿离念繁,萧萧凉叶脱。

缁尘素衣敝,风露秋江阔。

想得读书窗,岩花对巾褐。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送别沅汎

念尔强学殖,非贯早从师。

温温禀义方,慥慥习书诗。

计偕来上国,宴喜方怡怡。

经术既修明,艺文亦葳蕤。

伊予谅无取,琐质荷洪慈。

偶来贰仪曹,量力何可支。

废业固相受,避嫌诚自私。

徇吾刺促心,婉尔康庄姿。

古人贵直道,内讼乖坦夷。

用兹处大官,无乃玷清时。

羸车出门去,怅望交涕洟。

琢磨贵分阴,岁月若飙驰。

千里起足下,丰年系镃䥓。

苟令志气坚,伫见缨佩随。

斑斓五綵服,前路春物熙。

旧游忆江南,环堵留蓬茨。

湖水白于练,莼羹细若丝。

别来十三年,梦寐时见之。

宠荣忽踰量,荏苒不自知。

晨兴愧华簪,止足为灵龟。

遐路各自爱,大来行可期。

青冥在目前,努力调羽仪。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

青光照目青门曙,玉勒雕戈拥驺驭。

东方连帅南阳公,文武吉甫如古风。

独奉新恩来谒帝,感深更见新诗丽。

共看三接欲为霖,却念百城同望岁。

双旌去去恋储胥,归路莺花伴隼旟。

今日汉庭求上略,留侯自有一编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