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学士小园即事

墙屋虽无好鸟鸣,池塘亦未有蛙声。

树含宿雨红初入,草倚朝阳绿更生。

万物天机何得丧,百年心事不将迎。

与君杖策聊观化,搔首春风眼尚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房屋周围没有悦耳的鸟鸣,池塘里也没有蛙声响起。
树木饱含夜晚的雨水,新叶透出淡淡的红色;草儿沐浴着朝阳,绿色更加鲜明。
大自然的奥秘怎能消亡?一生的心愿无需迎合世俗。
我与你一同拄杖漫步,随意观察世间的变化,春风中抓头思索,眼神依然明亮。

注释

墙屋:房屋。
无:没有。
好鸟鸣:悦耳的鸟鸣声。
池塘:水塘。
未:没有。
蛙声:蛙鸣。
树含宿雨:树木饱含夜晚的雨水。
红初入:新叶透出红色。
草倚朝阳:草儿沐浴朝阳。
绿更生:绿色更加鲜明。
万物:自然界的一切。
天机:大自然的奥秘。
何得丧:怎能消亡。
百年心事:一生的心愿。
不将迎:无需迎合。
杖策:手杖。
聊观化:随意观察变化。
搔首:抓头。
春风眼尚明:春风中眼神依然明亮。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情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之情。

"墙屋虽无好鸟鸣,池塘亦未有蛙声。" 这两句表面上似乎是在描述一个静谧而缺乏生机的环境,但实际上是为了衬托后文中自然界的生机勃发。"树含宿雨红初入,草倚朝阳绿更生。" 宿雨即前夜的雨水,树木吸收了这些雨水变得更加鲜活,草地则借助朝阳的温暖而更加郁郁葱葱。这两句通过对比,更突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万物天机何得丧,百年心事不将迎。" 这里“万物天机”指的是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而“百年心事”则是诗人个人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和情感的总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与尊重,以及对个人的生命历程与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与君杖策聊观化,搔首春风眼尚明。" 这两句则转入对话语境,诗人用“杖策”(一种拐杖)和“聊观化”表达了他与友人共同观赏自然界变迁的悠闲情景,而“搔首春风眼尚明”则描绘出诗人在春风中轻抚着头发,眼睛依旧明亮,这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写实,更寓意着精神上的清醒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机勃发、生命力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吴仲庶池州齐山画图

省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

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

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

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和甫咏雪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

钟山漠漠水洄洄,西有陵云百尺台。

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天边幽鸟鸣相和,地上晴烟扫不开。

愁眼看春长恐尽,直须去取六龙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奉和蔡枢密南京种山药法

区种抛来六七年,春风条蔓想宛延。

难追老圃莓苔径,空对珍盘玳瑁筵。

嘉种忽传河右壤,灵苗更长阙西偏。

故畦穿斸知何日,南望钟山一慨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