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

冲飙吹客襟,飘拂虎溪渡。

远想三笑时,此意固有寓。

孰知秘密藏,奚间笑默语。

绳绳彻上下,绵绵贯今古。

东林钟声幽,康庐山色嫭。

是皆善知识,长时相警悟。

世人自合尘,两耳聋莫觑。

百千微妙义,堕在一毫许。

我行发深省,如重睡忽寤。

向人欲举似,有舌不能吐。

形式: 古风

翻译

强劲的风儿吹动着旅人的衣襟,飘过虎溪渡口。
遥想当年三人欢笑的时刻,这份情感本就寓含其中。
谁知道那深藏的秘密,是笑语还是沉默的交流。
这道理贯穿天地,绵延古今不断。
东林寺的钟声幽深,庐山的景色妩媚。
这些都是善解人意的朋友,长久以来提醒和启发我们。
世人往往沉溺于尘世,耳朵被蒙蔽,难以察觉。
无数精微的道理,可能只差一丝就被忽视。
我的行程中引发深刻反思,如同从沉睡中猛然醒来。
想要向他人述说,却因言语无法表达。

注释

冲飙:劲风。
客襟:旅人的衣襟。
虎溪渡:虎溪边的渡口。
三笑时:三人欢笑的时刻。
寓:蕴含。
秘密:深藏不露的事物。
笑默语:笑谈与沉默。
绳绳:连续不断。
绵绵:延续不断。
东林钟声:东林寺的钟声。
康庐山色:庐山的景色。
善知识:善解人意的朋友。
警悟:提醒和启发。
尘:尘世。
觑:看,察觉。
微妙义:精微的道理。
重睡忽寤:从沉睡中猛然醒来。
似:像。
舌不能吐:无法用言语表达。

鉴赏

这首诗名为《虎溪》,作者罗与之是宋代的诗人。诗中通过描绘风的吹拂和虎溪渡口的场景,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哲理的思考。"冲飙吹客襟"形象地展示了风的力度,"飘拂虎溪渡"则暗示了诗人的心境。诗人追忆三人欢笑的时刻,认为其中蕴含深远的寓意,但这些智慧被隐藏在不言之中,如同绳索般贯穿古今。

"东林钟声幽,康庐山色嫽"两句,以自然景色烘托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强调了善知识的力量,他们能长久地警醒和启发世人。然而,诗人感叹世人的愚昧,容易被尘世蒙蔽,忽视了佛法中的微妙义理,"百千微妙义,堕在一毫许",表达了对人们轻易迷失的惋惜。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觉醒,虽然有许多深刻领悟,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我行发深省,如重睡忽寤",揭示了内心的挣扎和寻求传达的困难。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罗与之诗歌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96)

罗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唤我

晴空唤我出柴扉,山色留人倚落晖。

春意已随流水去,晚风忍挟乱花飞。

寻思乐事唯心在,惆怅良辰与愿违。

尚有扁舟奇绝处,江南水暖鳜鱼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桂花烂熳一夕败于风雨呼僮扫落英以供香事戏作古句

小山凉风高,秋意饶庭砌。

江南山水秀,钟此数丛桂。

亭亭苍虬蟠,磊磊栗玉缀。

薰染风露香,摆脱脂粉媚。

芙蓉已无秋,篱菊极羞愧。

幽芳蕙百亩,香味亦琐细。

孰知标格奇,自取造物忌。

狂风挟怪雨,族灭无噍类。

才怜金作屋,俄惊粟布地。

姿容就枯槁,气骨尚奇异。

如彼死诸葛,凛凛有生意。

试炷博山火,来参烟一燧。

形式: 古风

谈道

休将视听探希微,众妙何尝间险夷。

舍一而求非忽恍,自三以究岂支离。

试看瓦砾道宁隐,若外筌蹄思益奇。

热即取凉寒向火,是中消息几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衣曲(其一)

忆郎赴边城,几彀秋砧月。

若无鸿雁蜚,生离即死别。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