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坟

为求閒旷访云林,触目□□都上心。

涧水似鸣千古恨,墓门空锁一庭阴。

穹碑短碣摩挲久,旧草寒烟感慨深。

青眼主人山共碧,杖藜何日重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张伯淳的《题杨坟》诗,以“题杨坟”为题,描绘了对一处坟墓的深刻感慨与追忆。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首联“为求閒旷访云林,触目□□都上心”,开篇即点明了访坟的目的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寻求宁静旷远的心境,以及在自然景色中所引发的内心触动。这里的“□□”可能是指某种情感或思绪,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涧水似鸣千古恨,墓门空锁一庭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涧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哀怨与遗憾;而墓门紧闭,庭院中弥漫着一片阴郁,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永恒的寂静。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沉郁而又哀婉的氛围。

颈联“穹碑短碣摩挲久,旧草寒烟感慨深”,诗人站在墓前,长久地抚摸着高大的石碑和矮小的墓碑,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旧草覆盖,寒烟缭绕,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凄凉而又肃穆的场景,强化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哀思。

尾联“青眼主人山共碧,杖藜何日重登临”,诗人以“青眼主人”自比,表达了自己与青山绿水共存的愿景,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再次造访此地的期待。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是对逝者记忆的延续,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者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7)

张伯淳(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呈田副使移治平江

三年心事付西湖,门外游尘一点无。

已报紫泥来北阙,暂移翠节过东吴。

城狐胆落秋霜凛,枝鹊情深夜月孤。

歌罢《阳关》重回首,澹云斜照落平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廉佥事

□府清秋易地开,天移明月过苏台。

行装拍塞惟诗卷,祖帐殷勤付酒杯。

才大便应黄阁去,政繁须待绣衣来。

悬知别后相思处,极目长空雁影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完颜经历

半年傲兀客毡寒,多愧侏儒蠹县官。

饮少独怜书味好,愁多不觉带围宽。

从教苍狗浮云过,留得黄花晚节看。

但借馀光聊自佚,终无梦想到登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光裔

为民那肯为身谋,岁月蹉跎志士羞。

砌下有蛩还促织,眼前何草解忘忧。

湖光收入千军笔,世事催成两鬓秋。

但愿丰年同一饱,巴歈正不减齐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