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年来有味是琴书,喜见新园更结庐。
万事从教无造物,一身终是在寰区。
贤愚衮衮多前古,富贵纷纷满后车。
倒著接䍦扶杖去,从公秋水看清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对自然的亲近之情。首句“年来有味是琴书”,表达了诗人晚年对琴棋书画的深深喜爱,认为这些雅趣是人生的至味。接着“喜见新园更结庐”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万事从教无造物,一身终是在寰区。”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认为世间万物皆由自然规律支配,个人的命运虽受外界影响,但最终仍需回归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贤愚衮衮多前古,富贵纷纷满后车。”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认为无论贤愚、富贵与否,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强调了人生短暂,应珍惜当下,追求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质的堆砌。
最后,“倒著接䍦扶杖去,从公秋水看清渠。”诗人以倒着行走、手持拐杖的形象,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愿意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观察清澈的水流,寻求心灵的平静与纯净。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哲学。
不详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一邱一壑本同然,老去心情懒问禅。
野外江山天转大,秋深风露月还圆。
栽花种柳无馀日,问舍求田有尽年。
只恐功名相逼逐,未容著意到閒边。
旧家庭院新栽竹,却忆本闲南渡初。
生聚百年推甲族,流传四世尚同居。
清风不负堂前燕,长日犹堆案上书。
根本既深枝叶在,时时培土莫轻锄。
楚山突兀起危亭,消得登临醉复醒。
云锦地连无俗客,玉真天与集仙灵。
烟霞明灭心逾远,松竹回环眼自青。
何日主人同胜赏,小舟波上待重经。
白云夜伴岩扉宿,虚籁幽幽意自春。
回首驱驰因薄宦,平生萧散本閒人。
风摧老木岚光静,霜逼早梅天气新。
眼底明朝更清绝,便成西去也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