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死心禅师

莫怪狂僧骂死心,死心结夏破丛林。

丛林明眼如相委,此话须教播古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讽死心禅师》由宋代诗人释法忠所作,通过对“死心禅师”的讽刺,展现了禅宗修行中的深刻哲理与对传统规矩的反思。

首句“莫怪狂僧骂死心”,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口吻,揭示了禅师在修行过程中的独特态度和行为,暗示了其不被常人理解或接受的一面。这里的“狂僧”并非贬义,而是指出了禅师在追求真理时可能表现出的超脱常规的行为模式。

次句“死心结夏破丛林”,进一步描绘了死心禅师在特定时期(结夏)打破传统修禅规矩的行为。结夏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制度,期间僧侣需遵守严格的戒律。而“破丛林”则形象地表达了禅师挑战传统、寻求内心真实体验的决心。

后两句“丛林明眼如相委,此话须教播古今”,则转向了对禅师行为的评价与意义的探讨。这里“丛林明眼”指的是那些深谙佛法、洞察世事的高僧大德。禅师的行为虽被视为反传统,但其背后的意图是为了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探寻更本质的真理。因此,这番言论应当被广泛传播,让后世之人也能从中受益,引发对自我、对世界、对真理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讽刺的手法,巧妙地传达了禅宗修行中对于传统规矩的质疑与超越,以及对个人内心探索与真理追求的重视。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禅宗思想的特色,也体现了诗人对禅学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

收录诗词(12)

释法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寂颂

六十六年,游梦幻中。浩歌归去,撒手长空。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偈二首(其一)

张公吃酒李公醉,子细思量不思议。

李公醉醒问张公,恰使张公无好气。

无好气,不如归家且打睡。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二)

今朝正月半,有事为君断。

切忌两眼睛,被他灯火换。

形式: 偈颂 押[翰]韵

颂古三首(其一)

秤锤落井,只有秤衡。两两相忆,分物不平。

方始取出乎锤,忽又失却秤衡。

始去邻家借觅,衡上不曾钉星。

休休,重者从他重,轻者从他轻。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