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夏日

深山宜避暑,门户映岚光。

夏木荫溪路,昼云埋石床。

心源澄道静,衣葛蘸泉凉。

算得红尘里,谁知此兴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深山之中最适合避暑,门户边照耀着山岚的光芒。
夏日树木遮蔽了溪边小路,白天的云雾缭绕,仿佛石头床都被隐藏起来。
心中清澈如道,身处宁静,穿着轻薄的葛布衣服,感受泉水带来的清凉。
在繁华的尘世中,又有谁能理解我这份悠然自得的乐趣呢?

注释

深山:指远离城市喧嚣的高山地区。
岚光:山中的雾气或光影,显得清新自然。
夏木荫溪路:夏天树木繁茂,为溪边道路提供阴凉。
衣葛:指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轻薄透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避暑的幽静画面。"深山宜避暑,门户映岚光"两句,通过对比衬托,勾勒出山中清凉与外界炎热的鲜明对比,点出了主人公选择深山以避暑的理由。"夏木荫溪路,昼云埋石床"写景生动,展示了夏日树木浓荫下的小溪幽径和白云如被覆盖着的古老岩石,这些都是自然界中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元素。

接下来的"心源澄道静,衣葛蘸泉凉"则是对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相得益彰的一种写法。"心源"指的是人的内心之源,而"澄道"则意味着心灵的清净无为。"衣葛"可能是指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蘸泉凉"则形象地表达了山中泉水带来的清凉。

最后两句"算得红尘里,谁知此兴长"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红尘)的超脱态度,以及他对于这种山中生活的深刻喜爱和向往。这里的"算得"表达了一种思考和比较,而"谁知此兴长"则透露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仿佛在这寂静的山谷之中,时间变得漫长而又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山避暑时的清净与自得。

收录诗词(30)

孟贯(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斋早秋雨中

深居少往还,卷箔早秋间。

雨洒吟蝉树,云藏啸狖山。

炎蒸如便退,衣葛亦堪闲。

静坐得无事,酒卮聊畅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冬日登江楼

高楼临古岸,野步晚来登。

江水因寒落,山云为雪凝。

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

亲老未归去,乡愁徒自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归雁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

汀洲齐奋翼,霄汉共成行。

雪尽翻风暖,寒收度月凉。

直应到秋日,依旧返潇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早秋吟眺

新秋初雨后,独立对遥山。

去鸟望中没,好云吟里还。

长年惭道薄,明代取身闲。

从有西征思,园林懒闭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