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朔

万里归心彀劲弧,风愁雪梦饱江湖。

一舟虾菜随昕夕,三月莺花尚道途。

松垄近悲寒食隔,蓬踪长逐断云孤。

家中未得真传信,何处逢人问有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明代游朴所作的《三月朔》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离家万里,漂泊江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联“万里归心彀劲弧,风愁雪梦饱江湖。”开篇即点出诗人远离家乡,心系归途的情怀。将归心比作箭矢射向目标,形象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风愁雪梦”四字,既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艰难与困苦,也暗示了内心的忧愁与梦想交织的复杂情感。

颔联“一舟虾菜随昕夕,三月莺花尚道途。”进一步展现诗人在舟中生活的简陋与艰辛,以及时间的流逝。虾菜是旅途中的简单食物,随日升日落而变化,象征着生活的平凡与不易。三月莺花,本是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继续前行的路途,凸显了旅途的漫长与孤独。

颈联“松垄近悲寒食隔,蓬踪长逐断云孤。”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松林与寒食节的隔阂,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更寓意了诗人与故乡的遥远距离。蓬草随风飘荡,象征着诗人的流浪生活,而“断云孤”则直接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的形象,强化了孤独的主题。

尾联“家中未得真传信,何处逢人问有无。”表达了诗人对家中消息的渴望与焦虑。在旅途中,无法得知家人的消息,只能四处询问,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深挂念。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离家万里、漂泊江湖时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家庭的深深眷恋。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406)

游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 字:太初
  •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 生卒年:1526—1599

相关古诗词

至家

归来尘土梦初醒,水满溪潭草满汀。

园社惊心三月燕,江湖回首五秋萤。

提携自爱卢生杖,寂寞人疑杨子亭。

扰扰蓬踪浑未定,徘徊空负故山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题吴莲翁西园别业

胜选长林近郭门,烟云偏傍几家村。

一尊绿酒柴桑径,五亩青山涑水园。

莺燕每归迷社日,鸡豚频数散朝暾。

偶来停骑垂杨暮,细认平沙杖屦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门

万里归来客鬓臞,徘徊岐路重瞿瞿。

尚生婚嫁何时毕,陶令田园已半芜。

短策未能随鹿豕,扁舟还复问江湖。

真惭昔日樵渔侣,时叩天机近有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遇宋柏亭同年于黄梅席上口占为别

梦后空怜共帝乡,风云歧路两茫茫。

五年老我愁多事,一日逢君喜欲狂。

江上不堪摇落候,酒边仍是别离觞。

多情宋玉应悲绝,楚蜀关山各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