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清冷无尘,回忆往事如梦境般纷飞。
翠绿的景色本应在秋霜之后显现,而寒冷的声音更适宜在月夜中听见。
哀鸣的猿猴似乎带来了苍山的雨意,归巢的鹤儿应和着仙宫的云彩。
不要向东方的花园争艳,那桃李的春光并不属于你。

注释

倚空:高高耸立。
高槛:高高的栏杆。
冷无尘:清冷无尘埃。
往事:过去的经历。
闲徵:随意追寻。
梦欲分:如梦般飘散。
翠色:青翠的颜色。
宜:适宜。
霜后:秋霜之后。
寒声:寒冷的声音。
月:月亮。
闻:听见。
啼猿:哀鸣的猿猴。
想带:仿佛带来。
苍山雨:苍山的雨意。
归鹤:归巢的鹤。
紫府云:仙宫的云彩。
东园:东方的花园。
竞桃李:争艳斗丽的桃李。
春光:春天的景色。
不容:不接纳。
君: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孤傲的情怀。开篇"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两句,通过对高耸围墙和清冷的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淡漠与割舍。

接着"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两句,则以翠绿色的树木在霜后更加鲜明,以及夜晚寒风中的鸟鸣声偏向明亮的月光传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深远的意境。这里的翠色和寒声,不仅是景物的写实,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两句,则借助啼猿(一种鸟类)的叫声似乎能召唤来远方的苍茫山林之雨,以及归来的鹤鸣声与高耸宫阙中的云气相呼应。这既是对自然界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渴望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心愿。

最后"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两句,则警示别在东园中与俗世的花果争艳,而是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繁华却易逝去的春光已经没有多余的情感。这里的春光,不仅是季节更迭的自然景象,更隐喻着生命流转、时光易逝。

整首诗通过对静谧、高远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往事的淡漠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独享清寂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8)

韩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才见离巢羽翼开,尽能轻飏出尘埃。

人间树好纷纷占,天上桥成草草回。

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

若教颜色如霜雪,应与清平作瑞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浔阳观水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崄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沈深不动浸昭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门掩落花人别后,窗含残月酒醒时。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