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黯黯青青一望中,迥然不与众峰同。
白云散尽江天晓,想见人间无路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山的独特景象,以"黯黯青青"四字渲染出山色的深沉而青翠,与周围的众峰形成鲜明对比,显得与众不同。"迥然不与众峰同"进一步强调了孤山的孤立和独特性。随着白云消散,江天渐露曙光,诗人借此寓言,暗示孤山仿佛与世隔绝,人间之路似乎难以抵达。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孤山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体现了作者释智愚的禅意和孤独情怀。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灵山禅起未温席,却问潮阳过海船。
咨省寿堂春日静,究心应记白云边。
藏头露影问来由,却把西江尽力酬。
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
入眼荒蓁古殿秋,岁华迁谢没人修。
夜深静听风瓯语,似骂檀那不点头。
疏疏绿影酿寒清,高节虚心久得名。
不见月明流水处,好风时引凤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