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寺

入眼荒蓁古殿秋,岁华迁谢没人修。

夜深静听风瓯语,似骂檀那不点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眼前是荒芜的丛林围绕着古老的宫殿,秋意渐浓,岁月流逝,无人问津进行修缮。
深夜时分,静静聆听风中的瓦片声,仿佛在责骂檀那(可能指佛像)不肯点头应和。

注释

荒蓁:形容荒凉、杂草丛生的景象。
古殿:古老的庙宇或殿堂。
岁华迁谢:岁月变迁,时光流逝。
风瓯语:风中瓦片发出的声音,比喻夜晚的风声。
檀那:佛教术语,指佛像或僧侣。
不点头:可能象征着檀那对某事的拒绝或沉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沉寂的古寺秋景。"入眼荒蓁古殿秋",诗人以寥寥数语勾勒出眼前景象,古旧的寺庙淹没在茂密的荒草丛中,秋意深深,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和无人问津的凄凉。"岁华迁谢没人修"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逝,寺庙无人打理,愈发显得破败。

"夜深静听风瓯语",诗人将深夜的寂静与风声相结合,赋予风以人的情感,仿佛风在轻轻吹过破损的瓦砾时,发出像是责备或叹息的声音,"似骂檀那不点头"。这里的"檀那"可能指的是佛像或僧侣,诗人借风声表达对寺庙衰落和信仰淡漠的感慨,仿佛在说连佛像也对此无动于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废寺的景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事代谢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信仰衰微的忧虑。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昌老号竹溪

疏疏绿影酿寒清,高节虚心久得名。

不见月明流水处,好风时引凤雏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明知客江心访竺峰

历尽风霜貌不枯,髑髅前下死工夫。

梼林句子千钧重,江上归来记得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法光藏主之南徐

三呼梼下愧灵襟,湖海丛林已遍寻。

忘却飞猿旧时路,到头曾不厌初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泳侍者不受育王藏主

劫空田地自由身,眼绽无心典竺坟。

探讨正音谁可拟,调高终是遏行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