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门人张宜仲自江右来,欢焉道故。云:届重游泮水之年,其先德曾膺此典,词以张之

异数承明少。结宸知、席前片语,一麾江表。

那信沧桑成隔世,蠡泽胥疏送老。

便溷迹、渔樵原好。

勉为苍生还再起,爱甘棠、余荫人称道。

旋投绶,乞身早。旧京意外游踪到。

遽相逢、白头师弟,掀髯一笑。

莫问玉堂天上梦,往事已荒秋草。

喜晚节、家风仍绍。

璧水重春真济美,卜传经、伏胜留秦皓。

举尊酒,用相劳。

形式:

鉴赏

这首词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名为《金缕曲》,是为门人张宜仲自江右归来而作。词中充满了对张宜仲重游泮水之年的感慨与喜悦,以及对其先祖曾经在此地担任要职的追忆。

词的开篇“异数承明少”,表达了对张宜仲此次归来,仿佛是命运中的特殊安排,使得他能够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接着,“结宸知、席前片语,一麾江表”描绘了张宜仲在席间的一番话,如同君王的旨意,指引着他前往江表(泛指江南地区),展现了他对地方治理的重视和期待。

“那信沧桑成隔世,蠡泽胥疏送老”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张宜仲可能面临的老去之忧。然而,“便溷迹、渔樵原好”则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隐逸生活的态度,强调了张宜仲即使在官场中有所作为,内心依然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

“勉为苍生还再起,爱甘棠、余荫人称道”表明了张宜仲虽有退隐之意,但为了百姓福祉,再度出仕的决心。他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尤其是对“甘棠”的喜爱,象征着他对人民的爱护和对官德的坚守。

“旋投绶,乞身早”描述了张宜仲最终选择辞官归隐,体现了他对个人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旧京意外游踪到”则提到了张宜仲意外回到了京城,与老友重逢的情景。“遽相逢、白头师弟,掀髯一笑”描绘了两人久别重逢时的喜悦与亲切,通过“掀髯一笑”这一细节,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莫问玉堂天上梦,往事已荒秋草”表达了对过去官场生涯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淡然态度。“喜晚节、家风仍绍”则赞美了张宜仲晚年仍然保持家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他对家族荣誉和道德传承的重视。

最后,“璧水重春真济美,卜传经、伏胜留秦皓”可能是指张宜仲在教育或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贡献,使后人受益。“举尊酒,用相劳”则是对张宜仲此次归来,与朋友们欢聚一堂,共享佳酿,相互慰藉的美好场景的描写。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张宜仲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和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玲珑四犯.夏夜听雨,用白石体

玉簟润生,莲檠光掩,凉声惊破残睡。

未秋先送爽,入耳烦歊洗。檐花定知暗坠。

又芭蕉、傍阶敲碎。

坐久添衣,吟阑迟漏,谁解寂寥意。西窗语,归期未。

早长安倦旅,今旧情异。竹山词笔老,更减中年矣。

香沈梦醒凄迷候,念当日、南皮瓜李。

偏不待,金风便、消魂此际。

形式:

应天长.题叶遐庵选词图,用屯田体

江关淹赋笔。正月照梅边,伴客横笛。

一代风花,待付何人评骘。珧窗烟乍寂。

话坛坫、鹭鸥分席。试记取,弦外音传,梦湘瑶瑟。

作者几薪积。问柳思周情,了了心得。

环燕谁憎,兰佩幽芬同袭。诗龛尘境隔。

对淞岸、暮潮如雪。尊畔惜。鲈脍秋怀,目送南翼。

形式:

蕙兰芳引.为傅沅叔题万历本薛涛诗

春滟锦江,想红砑、断笺诗幅。

对节府香莲,名侣唱酬倦续。

椠铅送老,翠袖冷、终虚金屋。

比断肠集剩,细与燃脂编录。

洗墨池荒,精刊传秘,古蠹犹馥。

便增色琅嬛,绦锦艳题旧目。峨眉遭际,到今感触。

看等閒、红粉告身盈握。

形式:

玲珑四犯.题顾太清画杏花,用清真韵。画为道光丁酉八月作,太素题诗云:追忆南山,野渡杏花。太清自题燕归梁一阕,见东海渔歌

天女遗香,似丈室缤纷,重睹芳艳。

倚日熏霞,何处映红人脸。

容易万感逢秋,听雨旧情零乱。正绣帷、物候惊换。

偏忆冶春亲见。玉叉频展深杯荐。

漫评量、黛浓脂茜。枝头燕子都如客,愁对看花眼。

凭问俊笔内家,剩故纸、春魂一点。

又凤城落照,池馆寂,繁华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