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龙井广福寺分韵得来字

阳乌翅焦云崔嵬,避热马转南山隈。

边湖兴熟厌频往,幽讨林落穿莓苔。

涧声引步陟层岭,亭矗路侧双扉开。

泓泉湛碧透坤轴,合有龙卧专风雷。

抚栏立瞰眩奇閟,漱挹未敢持深杯。

瘦筇趋寺更幽寂,苴补不到櫩楹摧。

老僧肃揖选凉坐,借床过夜容裴回。

神灵变异亦喜客,跂脉现状潜鳞鳃。

从容瞻敬忽无睹,应悯堕世馀氛埃。

堂中遗像成三老,英爽长在游天垓。

认题扫壁说前辈,今昔玩视俱悠哉。

出门因爱月正午,桂子秋到须重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太阳鸟翅膀烤焦了天空,躲避炎热转向南山边。
频繁前往湖边已无兴致,深入林间探寻,踏过莓苔覆盖的小径。
山涧流水声引领我攀登层层山岭,路边亭子两侧门扉大开。
清澈泉水湛蓝深邃,似乎隐藏着能驾驭风雨的龙。
倚栏远望,惊奇之景令人目眩,却不敢举杯畅饮。
手持瘦竹杖走向更幽静的寺庙,破败的屋檐难以遮蔽。
老僧恭敬地邀请我坐下乘凉,允许我在寺中过夜徘徊。
神灵变化也欢迎访客,它们静观世间,鱼儿潜藏。
从容瞻仰,仿佛神灵消失,只留下尘世的遗憾。
堂中遗像如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的精神永存于天界。
擦拭墙壁上的题字,追忆先贤,感叹时光悠悠。
出门时正值正午,期待秋天桂花飘香时再次来访。

注释

阳乌:太阳鸟。
崔嵬:高峻。
避热:躲避炎热。
南山:南方的山。
幽讨:幽深探索。
莓苔:青苔。
涧声:山涧流水声。
层岭:层层山峰。
泓泉:深泉。
坤轴:地轴。
眩奇:惊奇。
漱挹:饮水。
瘦筇:细竹杖。
摧:破败。
裴回:徘徊。
神灵:神仙。
堕世:世俗。
氛埃:尘埃。
三老:德高望重的人。
游天垓:遨游天际。
前辈:先人。
悠哉:悠闲自在。
桂子:桂花。
重来:再来。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宿龙井广福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寺院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阳乌翅焦云崔嵬”、“涧声引步陟层岭”等,营造出一种幽深古朴的氛围。

诗人先是描绘外在景物,从避暑的马匹到寺院周遭的自然环境,再到寺内的老僧和遗像,每一笔都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神秘的空间。然后,诗人又转向内心体验,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世俗与出世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全诗语言古朴典雅,意境清新脱俗,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奉祠云台题陈希夷画像

张子为人懒无对,遮手一官追行辈。

扑缘埃壤半年馀,亡补公家真合退。

病羸应念故园荒,连缄力扣中书堂。

琳宫分秩问天得,给舍便喜书敕黄。

沉疴返舍倏去体,涸鲋顺水回春塘。

壁间先挂陈处士,案上更寘铜炉香。

易编与我为四友,一段因缘殊不偶。

从容何止两岁期,自此相依当耐久。

清腴气貌俨如生,入京尚想骑驴行。

世间大事硬汉了,物有所重有所轻。

后来一曲愈可尚,不暇随人作卿相。

急归依旧白云乡,忍使猿惊空蕙帐。

东吴西华遥相望,海雾天风正摧荡。

无边花月自依春,来伴南湖诗酒舫。

形式: 古风

庚戌岁旦次张以道韵

农家正旦喜占晴,老圃观风趁早春。

两事欲寻强健日,一生常作太平民。

绍熙初岁新开历,典册崇仪极奉亲。

词拙固难传乐府,水边閒示钓鱼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往逸村雪中上船

东皇喜我出,恐无赋诗题。

夜呼姑射仙,尽把雪覆泥。

迎晨倚户观,冻雀恋树栖。

霙疏杂霰湿,未暇平高低。

体物非所长,意荡著语稽。

收兴入舆幔,护寒拥裘绨。

迢遥下溪步,登舟藓桥西。

摇兀略坐定,橹声已缘堤。

客船与渔篷,渐远离排挤。

皓色山上见,素光水中迷。

隔路望小家,绯桃筱枝齐。

茅檐果自乐,何必深堂闺。

春郊正须游,带酒寻村鸡。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径山绰上人寄新雪

重闉初履霜,深山已堆雪。

牛鸣数舍地,气序何骤冽。

禅宫旧龙居,长夏扇可彻。

千崖蔽森蓊,双径穿巀嵲。

所以方冬时,集霰即飞屑。

廊阶游鸽处,爪迹应冻绝。

立齐老僧腰,此话忌轻说。

扫赠满棕筥,凝明胜瑶玦。

梅风落叶窗,我固傍高洁。

畴能报清投,煎茶沃诗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