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逸村雪中上船

东皇喜我出,恐无赋诗题。

夜呼姑射仙,尽把雪覆泥。

迎晨倚户观,冻雀恋树栖。

霙疏杂霰湿,未暇平高低。

体物非所长,意荡著语稽。

收兴入舆幔,护寒拥裘绨。

迢遥下溪步,登舟藓桥西。

摇兀略坐定,橹声已缘堤。

客船与渔篷,渐远离排挤。

皓色山上见,素光水中迷。

隔路望小家,绯桃筱枝齐。

茅檐果自乐,何必深堂闺。

春郊正须游,带酒寻村鸡。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东方之神因我出行而欢喜,恐怕没有佳作来题写诗篇。
夜晚呼唤姑射仙子,想让她用白雪覆盖大地。
清晨倚窗观看,冻鸟依恋着树枝栖息。
雪花稀疏夹杂着雨滴,还没空平整路面。
描绘事物并非我的特长,思绪飘荡,诗的语言滞涩。
收起兴致,进入车帷中保暖,裹着皮衣抵御寒冷。
沿着溪流远行,登上长满青苔的桥西边的船。
船摇晃后稍作安定,桨声已在岸边响起。
客船和渔夫的小舟渐行渐远,相互交错。
山上的白色映入眼帘,水中的月光让人迷失。
隔着道路遥望远处的小屋,绯红的桃花与细竹相映成趣。
茅草屋檐下自有乐趣,何需深宅大院。
春天的郊外正适合游玩,带着酒去寻找乡村人家。

注释

东皇:东方之神。
赋诗:题写诗篇。
姑射仙:传说中的仙女。
覆:覆盖。
冻雀:冬日里的小鸟。
栖:栖息。
霙:雪花。
霰:雨滴。
体物:描绘事物。
荡:飘荡。
舆幔:车帷。
裘绨:皮衣。
藓桥:长满青苔的桥。
缘堤:沿岸。
客船:他人的船只。
渔篷:渔夫的小舟。
皓色:明亮的白色。
素光:月光。
绯桃:红色的桃花。
筱枝:细竹枝。
茅檐:茅草屋檐。
何必:何需。
春郊:春天的郊野。
村鸡:乡村人家的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雪中的出行场景,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和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东皇喜我出”一句,以神话中东皇太一的喜悦来比喻大自然对诗人出游的欢迎。接下来,“夜呼姑射仙,尽把雪覆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唤起车辇,踏着积雪前行的情景。

“迎晨倚户观,冻雀恋树栖”则描绘了诗人在窗边等待天亮,看见寒冷中的鸟儿依附于树枝的画面。接着,“霙疏杂霰湿,未暇平高低”写出了雪花纷飞、地势不平的情景。

“体物非所长,意荡著语稽”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象的观察和思考并不擅长,只是随意地附会着语言。紧接着,“收兴入舆幔,护寒拥裘绨”则写出了诗人结束游兴,回到车中,用温暖的衣物抵御寒冷。

“迢遥下溪步,登舟藓桥西”描绘了诗人继续前行,走下溪谷,踏上船只,穿过桥梁。随后,“摇兀略坐定,橹声已缘堤”则是诗人在轻微的摇晃中稳稳地坐下,听着水流的声音伴随着堤岸。

“客船与渔篷,渐远离排挤”写出了诗人所乘之船与其他行舟逐渐拉开距离,离开了拥挤的人群。接下来,“皓色山上见,素光水中迷”则是对雪中的山川和水流的描绘,呈现出一种朦胧美丽的景象。

“隔路望小家,绯桃筱枝齐”表达了诗人隔着道路向远处的小屋望去,看到桃树的枝条都已覆盖着雪花。最后,“茅檐果自乐,何必深堂闺。春郊正须游,带酒寻村鸡”则是诗人对自然界的喜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不需要华丽的厅堂,只要在春天的郊野中漫游,带着酒寻找田园中的乐趣即可。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雪中行舟、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闲适心境和对大自然深刻的情感。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径山绰上人寄新雪

重闉初履霜,深山已堆雪。

牛鸣数舍地,气序何骤冽。

禅宫旧龙居,长夏扇可彻。

千崖蔽森蓊,双径穿巀嵲。

所以方冬时,集霰即飞屑。

廊阶游鸽处,爪迹应冻绝。

立齐老僧腰,此话忌轻说。

扫赠满棕筥,凝明胜瑶玦。

梅风落叶窗,我固傍高洁。

畴能报清投,煎茶沃诗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茂洪奉亲携妾迁新馆戏赠

巷居南北喜相依,不患逢秋得句稀。

采撷正当黄菊早,登临宁叹白云飞。

奉觞寿主欢宜洽,剪发邀宾志莫违。

从此维摩方丈室,散花香满老莱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茂洪赴漕试归苦目疾

潘侯两鬓光如月,尽日看山常拄笏。

经营菽水才有馀,赴调无心况干谒。

少年习气秋来发,较艺文场肆猖獗。

扬沙风起昼昏冥,点漆归来似泥淈。

我生正欠封侯骨,砚破编残徒矻矻。

与君发愿绣佛前,绮语机心回朴讷。

内观灵府穷丹阙,虚室生明照毛发。

却将目力写新诗,岩电千年不埋没。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虎斑猫

百丈慵参老野狐,一双俄得小于菟。

眈眈肯听豺声怯,索索当令鼠辈无。

既与道人常并坐,何妨童子戏编须。

硬黄新染香如蜡,从此书堂不闭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