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次韵酬郎祖德》。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首句“老去法光不足惊”,诗人以“老去”自况,感叹岁月无情,时光荏苒,但内心却已超然物外,不再为时光的流逝而感到惊讶或惋惜。这里的“法光”可能指佛法之光,暗示诗人通过修行达到了某种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次句“婴寻世事或能精”,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对世事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尽管人生百态,世事纷繁,但深入探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达到一种深刻的洞察力。这里“婴寻”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探索与思考。
后两句“眼花头白终无用,卧看纱窗晓日明”,则是对前两句情感的深化。诗人意识到,尽管自己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眼花耳鸣,头发斑白,但这些都已无法改变现实,无法再带来任何实际的价值或意义。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平和的生活态度——“卧看纱窗晓日明”。在静谧的环境中,诗人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欣赏着窗外初升的阳光,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感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世事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岁月变迁时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