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朝寂寂与冥冥,垄树未长坟草青。
高节雄才向何处,夜阑空锁满池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经故侯郎中旧居》。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和对英雄辈出的无限哀思。
"一朝寂寊与冥冥"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情景,寂寊(寂寞)意指安静无声的氛围,而“冥冥”则是形容时间悠久、难以捉摸。这样的环境设置,为诗中即将展开的情感奠定了基调。
"垄树未长坟草青" 这句进一步描绘了一种凄清而又略带哀伤的墓园景象,表明时光流逝,自然界虽有生长,但却也带着一种静默与孤寂。这里所说的“垄树”是指坟墓旁的小树,“未长”则显示时间不久;“坟草青”则强调了生命的继续与对比。
"高节雄才向何处" 这句中,“高节”和“雄才”都是形容词,通常用来赞美具有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的人物。这两者的并列使用,无疑是诗人对于那些英雄人物的深切怀念,他们或许已经离世,故而诗人有此一问,是在寻找他们的精神遗产。
"夜阑空锁满池星" 这句则描绘了一个晚上静谧的景象,“夜阑”指的是夜晚的深处,“空锁”形容天空如同被无形之物所锁,广大的宇宙似乎凝固而无法触摸。“满池星”则是对满天星辰的描写,虽然星光璀璨,但却也映衬出一种孤寂和静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英雄人物逝去的哀思。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的高超笔法,以静谧的画面烘托出深沉的情感和哲理。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归去春山逗晚晴,萦回树石罅中行。
明时不是无知己,自忆湖边钓与耕。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
人间学佛知多少,净尽心花只有师。
四十年来多少人,一分零落九成尘。
与师犹得重相见,亦是枯株勉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