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望幸

雄都元壮丽,望幸歘威神。

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

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

未枉周王驾,终期汉武巡。

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

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宏大的京都元气壮美,期待着君王的降临带来威严神采。
地理位置优越通往蜀地,天文星象指引北方秦川。
风烟中隐藏着越地的飞鸟,舟船控制着吴地的人们。
没有白费周王的车驾,最终会如汉武帝般巡游四方。
军事部署遵循圣意,守护重任交付给宗室重臣。
清晨从云台出发,皇恩如春水润泽干涸的鱼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壮的城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强盛和领袖英明的向往。开篇“雄都元壮丽,望幸歘威神”直接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中的伟大都城及其非凡的气势。接着“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则是从地理和天文角度强调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它不仅连接着西方的蜀地,也映照着北方的秦地,显示出其在国家格局中的战略位置。

“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一句,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描写。这里的“风烟”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氛围,而“越鸟”则可能象征着南方的文化或是诗人的某种情感寄托。“舟楫控吴人”则表现出水路交通的繁忙和对外来者的管理。

“未枉周王驾,终期汉武巡”一句,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于古代圣君贤相的怀念。周文王、周武王是西周时期的两位杰出君主,而“汉武巡”则指的是汉武帝刘彻,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汉朝的一个鼎盛时刻。

“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则转向了国家的军事和政务。这里的“甲兵”代表着精锐的军队,而“分圣旨”则表明这些军队受到了皇帝的直接指挥。“居守付宗臣”则强调了对忠诚官员的信任,体现出国家机制的运作。

最后,“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一句,通过“早发云台杖”,表现了诗人对于朝廷早晨执掌权力的描绘,而“恩波起涸鳞”则可能象征着政策的宽松或是君主对民众的慈悲。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历史情怀,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

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

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

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

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行次昭陵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

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西阁二首(其一)

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

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

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

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

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

哀世非王粲,终然学越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西阁二首(其二)

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

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

经过调碧柳,萧索倚朱楼。

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豪华看古往,服食寄冥搜。

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