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滹沱

滹沱来不极,晓色荡孤城。

击楫中流过,褰帷下吏情。

天衔纡岸转,日上大波行。

独在知津后,风尘见濯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滹沱河时所见之景,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滹沱来不极,晓色荡孤城”以滹沱河的奔腾不息与清晨的曙光映照下的孤城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孤独的氛围。接着,“击楫中流过,褰帷下吏情”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对官场事务的处理态度。

“天衔纡岸转,日上大波行”描绘了天空与河流相互映衬的景象,天际线随着弯曲的河岸变化,太阳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缓缓升起,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最后,“独在知津后,风尘见濯缨”表达了诗人虽处世事纷扰之中,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追求精神上的洗涤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外界挑战时的坚韧与内省,以及对美好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子与自芦台量移瑞州(其一)

题坐高名汉署来,鱼盐小吏混芦台。

谁怜汝海分符客,自是南皮作赋才。

老骥霜蹄千里动,佩刀寒色九河开。

量移休道非知遇,难得君恩一日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子与自芦台量移瑞州(其二)

遥传雨露一时新,不负漂零恋主身。

高卧中原堪有客,雄飞尔辈可无人。

屏星色动双龙曙,锦水光分五马春。

诗兴宦情堪并美,南州孺子况为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夜泊兴济有感外戚张氏故居之地

恩泽当年冠列侯,只今安在水东流。

始知热处为投井,谁戒权门是覆舟。

朝槿发华难到夕,井梧落叶早知秋。

荣枯本是寻常事,清夜无端莫起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九日登芦台怀于鳞元美兄弟明卿诸君子二首(其一)

秋高葭菼大河回,病起层楼雨色开。

沧海白云陪下榻,中原落日见停杯。

一官已负陶潜兴,九辩谁怜宋玉才。

因忆吾侪燕市里,每逢佳节便登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