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昔过岭而南,题诗龙泉钟上,今复过而北,次前韵

秋风卷黄落,朝雨洗绿净。

人贪归路好,节近中原正。

下岭独徐行,艰险未敢忘。

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风吹过,落叶纷飞,清晨雨水洗净了绿色的清新。
人们渴望回家之路顺利,此时正值接近中原的佳节时分。
下山时我独自缓行,不敢忘记前方的艰难险阻。
我猜想远方的侄子孙子们,已经成功地迎接了鲁地的新生学子。

注释

秋风:秋季的凉风。
黄落:落叶飘零。
朝雨:早晨的雨。
归路:回家的道路。
中原: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徐行:慢慢行走。
叔孙子:对晚辈的尊称。
鲁诸生:鲁地的学子,古代鲁国是教育中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的山岭之旅图景。"秋风卷黄落"写出了秋天树叶随着凉风飘落的景象,给人以萧瑟而清新的感觉。紧接着"朝雨洗绿净"则表达了清晨细雨过后,山岭间的草木更加翠绿鲜明,整洁无比。

在诗的下一句"人贪归路好"中,"好"字蕴含着一种惬意之情。旅者对于归途的向往,不仅因为路途本身,也因为心中的期待和对家乡的思念。"节近中原正"则是说随着季节的转换,自己也逐渐接近中原大地,这里的"正"字,既有时间上的恰当,也含有一种归属感。

诗人在"下岭独徐行"一句中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步履,尽管前方是艰难险阻的山路,但他并未胆怯,而是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接下来的"艰险未敢忘"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曾经历过的困难和挑战仍旧记忆犹新的情感。

最后两句"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中,诗人通过遥寄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这里的"叔孙子"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学者,而"已致鲁诸生"则暗示着一种希望能够到达目的地,与在那里学习和成长的人们会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归途与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情感流转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过岭二首(其一)

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岭二首(其二)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留题显圣寺

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

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浮石已乾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祇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东南一峰,丰下锐上,俚人谓之鸡笼山,予更名独秀峰。今复过之,戏留一绝

倚天巉绝玉浮图,肯与彭郎作小姑。

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