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十六变词(其十四)

十四变之时。变形易像在金卫。沙门闱城说经偈。

至著罪人未可济。胡人闻之心恐怪。

将从群党来朝拜。叩头悔过求受戒。

克肌克骨誓不退。烧指练臂自盟誓。

男不妻娶坐思禅。死为尸陁喂鹰鹯。

迁神涅槃舍利弗。骨得八百升散诸国。

如此迁达离烦欲。苦身求道立可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修行者在追求解脱道路上的坚定决心与极端行为。通过“十四变之时”这一主题,诗人展现了修行者在不同阶段的转变和自我牺牲精神。

“变形易像在金卫”,描述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净化的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外在形象变化,象征着心灵的升华与内在的转变。“沙门闱城说经偈”,强调了僧侣在寺院中诵读经典,传播教义的重要性,是修行者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

“至著罪人未可济”,表明即使是最严重的罪行,通过虔诚的修行与忏悔,也有机会得到救赎,体现了佛教对众生平等与慈悲为怀的理念。“胡人闻之心恐怪”,反映了外来者对这种极端修行方式的不解与恐惧,但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所追求的真理超越了地域与文化的界限。

“将从群党来朝拜”,描绘了修行者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朝圣或仪式的情景,体现了集体修行的力量。“叩头悔过求受戒”,强调了真诚的忏悔与遵守戒律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克肌克骨誓不退”,表达了修行者对自己身体极限的挑战,以及对修行道路的坚定承诺。“烧指练臂自盟誓”,通过极端的肉体痛苦来强化誓言,展现了一种极端的自我牺牲精神。

“男不妻娶坐思禅”,说明了修行者为了追求精神的纯净,可能选择放弃世俗生活中的情感与家庭责任。“死为尸陁喂鹰鹯”,描述了在死后,修行者的遗体被用于供养鸟兽,以示对生命的尊重与轮回观念的理解。“迁神涅槃舍利弗”,指的是灵魂的解脱与最终的涅槃境界,是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骨得八百升散诸国”,象征着修行者的精神遗产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佛教修行者在追求精神解脱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自我牺牲、坚定信念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修行历程,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道德、慈悲与智慧的追求。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老君十六变词(其十五)

十五变之时。西向教化到罽宾。胡国相厘还迦夷。

侵境暴耗买育人。男子守塞忧婆夷。

吾入国中作善词。说化男子受三归。

渐渐诱进说法轮。剔其须发作道人。

阳为和上阴阿尼。假作父母度僧尼。

师徒相度理无私。迁神涅槃归紫微。

四镇安穆和我神。胡人思念长吁啼。

铸作金像法我形。三时入礼求长生。

寂寂寞寞不应人。低头视地仰看天。

大圣正真何时还。

形式: 古风

老君十六变词(其十六)

十六变之时。生在蒲林号有遮。大富长者树提阇。

有一手巾像龙蛇。遣风吹去到王家。

国王得之大叹吒。兴兵动众来向家。

离舍百里见莲花。国有审看一月夜。

王心恶之欲破家。忽然变化白净舍。

出家求道号释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老君十六变词(其十七)

五百岁之时。乘龙驾虎道得昌。汉地广大历记长。

三十六人计弟兄。超度北阙云中翔。

新卢酒出俱行尝。娥媚出边作细昌。

当此之时乐未央。伊耶乐生寿命长。

形式: 古风

老君十六变词(其十八)

六百岁之时。一世以去二世归。城郭如故时人非。

观者众多知我谁。死生各异令人悲。

何不学道世欲衰。踟蹰西北长吁谁。

伊耶乐生治太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