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其一)

灵寿扶来似孔光,感时怀旧一悲凉。

蟾枝不独同攀桂,鸡舌还应共赐香。

等是浮休无得丧,粗分忧乐有闲忙。

年来世事如波浪,郁郁谁知柏在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灵寿扶来仿佛孔光,感叹时事怀念旧时光。
月宫的桂花并非只有他能攀折,如同得到鸡舌香的恩赐。
同样是虚度光阴,没有得失之忧,只是忙碌与清闲的区别。
近年来世事如波涛起伏,心情抑郁,唯有柏树静立山岗。

注释

灵寿:比喻长寿或尊贵。
孔光:汉代名臣,以廉洁著称。
感时:感慨时局。
怀旧:怀念过去。
蟾枝:指月亮,象征高洁。
攀桂:古代神话中,月中有桂树,常用来比喻科举及第或功成名就。
浮休:空闲无事,闲适的生活。
得丧:得失。
粗分:大致区分。
世事如波浪: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郁郁:心情抑郁。
柏在冈:柏树常青,象征坚韧和长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灵寿扶来似孔光,感时怀旧一悲凉。"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哀伤。灵寿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草,象征着长生不老,而“扶来”则是形容时间流逝的速度。孔光可能是古代某位贤人或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其形象在这里代表了一种高洁与美好的过去。整句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悲凉情怀。

"蟾枝不独同攀桂,鸡舌还应共赐香。" 这两句诗则是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元素来表达作者想要与亡兄及伯父共同享受仙境之美好的愿望。蟾枝指的是月宫里的桂树,而鸡舌则是传说中能够带来香气的物品。这两句诗通过超现实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永恒不变之美好的向往。

"等是浮休无得丧,粗分忧乐有闲忙。" 这两句则是在叙述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在这里,“等是”表明了作者对于各种事物的平等看待和接受态度。“浮休”和“无得丧”则形容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宁静状态,而“粗分忧乐”则说明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忧愁与快乐都能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面对。最后,“有闲忙”则是说尽管如此,生活中仍然有着不得不做的事情,即便是在宁静的状态下。

"年来世事如波浪,郁郁谁知柏在冈。" 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和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年来世事如波浪”形容了世间万象的变幻不定,而“郁郁”则表达了一种深藏于心的忧伤和悲凉。最后,“谁知柏在冈”则是通过柏树常青的特性,隐喻着作者内心中对于不朽与坚守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借用古代神话元素,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哀伤、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种种无常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其二)

屡把铅刀齿步光,更遭华衮照厖凉。

苏门山上莫长啸,薝卜林中无别香。

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其一)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其二)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成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成都进士杜暹伯升,出家,名法通,往来吴中

欲识当年杜伯升,飘然云水一孤僧。

若教俯首随缰锁,料得如今似我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