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令

嫦娥飞镜寒光透。溪路明如昼。数着行人影瘦。

高卧如何能够。萧萧吹鬓风骤。

若教偃仰在山园,正歌罢、挑灯看绣。

形式: 押[宥]韵

鉴赏

这首《伊川令》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溪边的静谧景象与诗人内心的独白。

“嫦娥飞镜寒光透”,开篇即以神话中的嫦娥与飞镜为引,寒光透射,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嫦娥的传说与月光的映照,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遥远事物的向往与追寻。

“溪路明如昼”,进一步渲染了月夜下的溪流,其明亮程度仿佛白昼一般,展现出自然界的神奇与和谐。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含了诗人对宁静、纯净生活的向往。

“数着行人影瘦”,通过观察行人的身影,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融合,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同时,“影瘦”二字,既是对行人体态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思与感慨。

“高卧如何能够”,这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如此美好的月夜景色中,诗人却难以“高卧”,似乎有难以排解的心事或责任在身,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现实的无奈。

“萧萧吹鬓风骤”,风吹过诗人的鬓发,带来一阵急促的凉意,形象地描绘了季节变换或心境转变的瞬间,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若教偃仰在山园,正歌罢、挑灯看绣”,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在山园中悠闲自得,一边歌唱,一边挑灯绣花。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意与宁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和谐生活的追求与憧憬。

整体而言,《伊川令》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红林檎近

落日回船宴,片云头上生。

菰叶波心乱,蒹葭响处明。

荷边鸳鸯乍醒,芦畔鸥鹭频惊。四面云幔凄清。

舣棹近前汀。翠黛愁眇眇,红袖湿盈盈。

回眸善睐,风流犹弄银筝。

看芙蓉红透,苹花黄润,凌波如在画中行。

形式: 词牌: 红林檎近

少年游

龙池出雾,石郎戴帽,雨脚半天生。

阴云四合,遥峰都失,指点未分明。

洒玉飞珠天弄巧,细细落空庭。

清簟疏帘邀奕罢,看花柳湿盈盈。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东坡引

绣衾斜倚坐。潇潇几番过。初时还小后来大。

教人醒眼卧。教人醒眼卧。梦魂何苦楚,雨师折挫。

尽淅沥、愁无那。可怜滴得耳根破。漏声都听错。

漏声都听错。

形式: 词牌: 东坡引

春云怨

梨花欲雪。正海棠初放,芳菲时节。

莽莽天涯,江上独立,洗残花柳色。

过水黄莺,衔泥燕子,碧鹳淋漓响空垤。

绿草池边,青梅树下,蛙鼓偏清越。

胭脂零落花裀湿。更平头鞋子,双弯空设。

油壁钿车去不得。向晚西堂,滴碎乡心,布衾似铁。

欹着枕头,数残更漏,杨柳芭蕉愁绝。

形式: 词牌: 春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