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题为《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首联“再镇危关锁钥长,一归寇盗总猖狂。”描绘了边关的险要与敌寇的猖獗,暗含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局面的感慨。接着,“心因忧国浑如醉,鬓为论兵半有霜。”诗人的心因忧虑国家而仿佛陷入醉酒的状态,头发因为谈论军事策略而斑白,形象地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军事事务的专注。
“椽笔携将分子姓,靴刀留取压文章。”这里提到携带文具和兵器,既体现了文武并重的思想,也暗示了诗人作为文人兼武人的身份,以及在国家危难时刻,文人亦应肩负起保卫国家的责任。“入郊先问躬耕地,简较秋原几树桑。”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他首先询问的是历史人物的耕作之地,然后简略地查看了秋天田野中的几棵桑树,通过这样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农耕文明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文武结合、农耕文明的重视,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