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独酌

清明未到未和柔,过了清明春又休。

烛下看花遍有思,醉中听雨也无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清明节还没到来,春天的气息还不柔和
清明过后,春天就接近尾声了

注释

清明:传统的中国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用来祭扫祖先和缅怀逝者。
和柔:形容气候温暖而宜人。
春又休:春天即将结束,意味着万物复苏的季节即将过去。
烛下:在蜡烛的微光下。
遍有思:满心思绪,充满思考。
醉中:喝醉的时候。
无愁:没有忧愁,没有烦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雨夜独酌》。诗人通过描绘夜雨中的独酌场景,抒发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在酒中寻找的一份宁静与放松。

首句“清明未到未和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清明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春天的最后阶段,而诗人感到这个季节尚未完全展现其温柔之美,就已经要过去了。

接着,“过了清明春又休”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即将结束的哀愁。这里“休”的意思是终结或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不愿看到美好时光消逝。

第三句“烛下看花遍有思”则转换了情景,诗人在蜡烛下凝视着春花,这些花朵似乎都能引起他的无尽思绪。这里烛光的摇曳与花的鲜艳形成对比,烛光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而花则是生命力的象征。

最后,“醉中听雨也无愁”描绘了诗人在酒精的影响下,听着夜雨声声,不再有烦恼。这里“醉”的状态让诗人暂时逃离了现实世界的忧虑,而夜雨成为了他心灵的一种抚慰。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最后光辉的感伤和酒精带来的片刻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常与生命易逝的深切体会。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雨霁

雨为梅花遣尽尘,柳勾日影自传神。

不须苦问春多少,暖幕晴帘总是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促织

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南华道中二首(其二)

骑吏欢呼不要嗔,二千里外北归人。

殷勤自掬曹溪水,净洗先生面上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南华道中二首(其一)

清晓新晴物物熙,小风淡日暖归旗。

不堪回首南华路,去岁梅花细雨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