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台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风光图,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以及生命短暂等深刻情感。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开篇两句设定了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画面。孤独的石头在山顶上,似乎与远处的亭子相呼应,而流动的江水和来回穿梭的船只则让这块石头如同屏风般分隔了空间。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无常的感慨。历史悠久,但在诗人眼中,却如同昨日一般短暂。而那些不断来往的船只,则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忙碌。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长江奔腾向东,汇入广阔的大海,诗人感慨于世事无常,就像那些漂泊不定、无根的水草一样。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宁静与孤独生活的向往。在月亮升起、山影清冷的夜晚,只有少数人能够安静地等待并欣赏这份美好,而诗人的自我形象正是那样高洁而又有些许倾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生命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竹枝歌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

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

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

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

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

吁嗟忠直死无人,可怜怀王西入秦。

秦关已闭无归日,章华不复见车轮。

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

千里逃归迷故乡,南公哀痛弹长铗。

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欢呼。

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

横行天下竟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

富贵荣华岂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

故国凄凉人事改,楚乡千古为悲歌。

形式: 古风

过木枥观

石壁高千尺,微踪远欲无。

飞檐如剑寺,古柏似仙都。

许子尝高遁,行舟悔不迂。

斩蛟闻猛烈,提剑想崎岖。

寂寞棺犹在,修崇世已愚。

隐居人不识,化去俗争吁。

洞府烟霞远,人间爪发枯。

飘飘乘倒景,谁复顾遗躯。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八阵碛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齧。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形式: 古风

诸葛盐井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

如何不相入,此意谁复省。

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

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