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六)海鸥

慢随花浪飘飘然,轻摆毛衣真水仙。

出没自由尘外境,往来何妨洞中天。

稻粱滋味好不识,风月性灵深可怜。

想得漆园蝴蝶梦,只应如我对君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情感交融的画面。诗人以“慢随花浪飘飘然,轻摆毛衣真水仙”开篇,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水仙,形象地表达了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状态。接着,“出没自由尘外境,往来何妨洞中天”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仿佛在尘世之外、洞府之中,心灵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稻粱滋味好不识,风月性灵深可怜”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与感悟,认为即使是稻谷与粮食这样的日常事物,在自然的风月映衬下也显得格外珍贵与美好。最后,“想得漆园蝴蝶梦,只应如我对君眠”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希望与知音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收录诗词(84)

崔致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七)山顶危石

万古天成胜琢磨,高高顶上立青螺。

永无飞溜侵凌得,唯有閒云拨触多。

峻影每先迎海日,危形长恐坠潮波。

纵饶蕴玉谁回顾,举世谋身笑卞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八)石上矮松

不材终得老烟霞,涧底何如在海涯。

日引暮阴齐岛树,风敲夜子落潮沙。

自能盘石根长固,岂恨凌云路尚赊。

莫讶低颜无所愧,栋梁堪入晏婴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九)红叶树

白云岩畔立仙姝,一簇烟萝倚画图。

丽色也知于世有,閒情长得似君无。

宿妆含露疑垂泣,醉态迎风欲待扶。

吟对寒林却惆怅,山中犹自辨荣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十)石上流泉

琴曲虽誇妙手弹,远输云底响珊珊。

静无纤垢侵金镜,时有轻飔触玉盘。

呜咽张良言未用,潺湲孙楚枕应寒。

寻思堪惜清泠色,流入沧溟便一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