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气凉于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静谧的秋天景象,通过对月亮和花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夜气凉于水"一句,通过比较,将秋夜的清凉与水相提并论,生动地展现出秋意渐浓、夜晚更觉凉爽的氛围。
"高斋可当楼",则是诗人借用建筑物来比喻自己的书房或居所,既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宽广,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接着的"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通过排除法,强调了秋天之外,如果没有那轮明亮的月亮,就再也感受不到秋意。
"寒入兰心劲"和"光随菊脚流"两句,则以兰花和菊花作为象征,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联系。兰花在这里代表着高洁、清冷,而菊花则是秋天的象征,通过它们来表达了秋意的渗透和光线的流动。
最后两句"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则更深入地挖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里的"清"字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清冷,也可以解读为诗人的情感状态——一种超脱而又淡远的情绪。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矛盾心理:追求精神上的澄明与超脱,但这种极致的清明反而成为了愁绪的来源,体现了诗人在享受秋意美好之时,同时也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和愁思。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宿有青霞愿,惟应白鹭知。
风烟聊晚望,山水入秋宜。
老里还多病,贫中却剩诗。
浪愁馀热在,会自有凉时。
随分哦诗足散愁,老怀何用更冥搜。
聿来胥宇蚁移穴,无以为家燕入秋。
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淅矛头。
从今归去便归去,未到无颜见白鸥。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
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
松竹阴寒分外苍,芭蕉花湿梦中香。
抽身朱墨尘埃里,入眼山林气味长。
今日更无秋热去,晓晴犹带雨馀凉。
却将白发三千丈,缲作霜丝补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