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六十二首(其二)

法王法令若为酬,潦倒文殊强出头。

负累释迦犹可事,至今千古闹啾啾。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清远创作的《颂古六十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法王、文殊、释迦牟尼佛等佛教人物为背景,探讨了佛法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首句“法王法令若为酬”,借法王的权威与法令,引出对佛法实践的思考。法王的法令如何在世间得到回应,这是对佛法能否真正影响社会、改变人心的疑问。

次句“潦倒文殊强出头”,文殊菩萨本是智慧的象征,却在此处被描绘为“潦倒”之态,强调了在现实困境中寻求智慧的艰难。文殊菩萨的“强出头”,既是对困境中坚持智慧的肯定,也暗含了对现实世界中智慧应用的挑战。

第三句“负累释迦犹可事”,释迦牟尼佛作为佛教的创始人,其教义虽深奥,但在实践中仍需面对各种负担和挑战。这句诗表达了即使面对重重困难,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仍然值得追求和实践。

末句“至今千古闹啾啾”,总结了佛法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与争议。从古至今,人们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各不相同,引发了许多讨论与争执。这句话既是对佛法深远影响的赞叹,也是对后世不断探索与辩论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佛教人物的故事,反映了佛法在现实世界中的实践与挑战,以及它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诗中蕴含了对智慧、信仰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六十二首(其三)

百万人天望举扬,拈花微笑大乖张。

几多业识茫茫者,问著劳生沸似汤。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古六十二首(其四)

若有丝毫付与人,可师何得更全身。

人间天上迷逢处,八两元来是半斤。

形式: 偈颂

颂古六十二首(其五)

非风幡动唯心动,大海波澜常汹涌。

鱼龙出没任升沉,生死圣凡无别共。

无别共底怎么样,祖佛傍观空合掌。

形式: 偈颂

颂古六十二首(其六)

潦倒江湖上,竿头事可咍。

一回浮子动,又是上钩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