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口玩月

山头团团上明月,偏与行人照离别。

月华只是寻常明,照人离愁愁思盈。

千古万古是个月,如何有愁有欢悦。

君将此理细推寻,悲欢原自由人心。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顶上明亮的圆月升起,特别照亮了离别的行人。
月光虽然普通明亮,却照出了人们的离别之苦,愁绪满怀。
从古至今,月亮始终如一,为何会有忧愁和快乐呢?
你仔细思考这个道理,悲伤和欢乐其实都源于人的内心。

注释

山头:指山顶。
团团:形容月亮圆满。
月:指月亮。
行人:离别的人。
照离别:照亮离别的情景。
寻常明:普通的明亮。
离愁:离别之愁。
愁思盈:愁绪充满。
千古万古:形容时间长久。
如何:为什么。
此理:这个道理。
悲欢:悲伤和欢乐。
人心:人的内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山头赏月的场景,月光明亮,特别照耀着行人,似乎是为了强调他们的离别之情。诗中“偏与行人照离别”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远行者离别之情的深刻感受。

接着,“月华只是寻常明,照人离愁愁思盈。”这里通过对比,指出月光本无特别,但因为人的离愁,使得这寻常的月光也变得充满了思念和哀愁。这种情感的积累,让人感到愁绪万千。

“千古万古是个月”表明月亮是亘古不变的,而人类的情感则在不断变化。“如何有愁有欢悦”一句,点出了人们对于同一个自然现象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既包括悲伤也包括喜悦。

最后,“君将此理细推寻,悲欢原自由人心。”诗人通过这两句,把这种情感的起伏归结为人类内心世界的自由流动,提醒读者去深刻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里的“细推寻”强调了对此情感变化的深入理解,而“悲欢原自由人心”则是对情感本质的一种认识,认为悲伤与喜悦都是人的内心世界中自发产生的情绪,不受外界干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赏月这一自然景象,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个人主观情感对于客观现实的影响。诗人巧妙地借助月亮这一常见的自然物象,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204)

刘学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字:习之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相关古诗词

白山茶

白茶诚异品,天赋玉玲珑。

不作烧灯焰,深明韫椟功。

易容非世力,幻质本春工。

皓皓知难污,尘飞漫自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石假山

潭溪散人方是閒,真山不爱爱假山。

呼童积叠石磊磈,远近便拥峰与峦。

晴岚滴翠明窗前,清影挂壁方池边。

色侵书帙日华薄,丘壑坐上生云烟。

云烟收霏苔藓绿,山石傍头更栽竹。

三竿两竿韵不俗,摇荡清风凉意足。

方是閒人当此时,以假像真人谓奇。

或来静对酌美酒,或来宴坐哦新诗。

吟诗搜索萦心脾,酒醉落魄精神痴。

吟诗饮酒且不可,况复局上争枯棋。

不如对山抚鸣琴,琴心三叠舞胎禽。

高山流水存至音,古趣澹泊悦我心。

老泉三峰烂木材,百年沉埋安在哉。

东坡仇池九华石,只有佳篇传入集。

此山亦犹今视昔,与我同生亦同没。

形式: 古风

伤歌行

原原而来,白日跳丸莫可留。

混混而去,青春过隙不能返。

谁怜生者长自欢,不念死者日益远。

吁嗟此理从古然,世事浮云共舒卷。

我生顾影空伶仃,雁序零落如晓星。

悠悠天道不可语,黯黯悲恨无时停。

可堪嫠妇束行李,挈取稚子同归宁。

形式: 古风

安康中秋书怀

去年中秋吾庐成,月华逾昼风露清。

今年中秋来安康,风凉雨冷天无光。

去年把酒诸子与,月落尊空未归去。

今年把酒兴如故,有月无月不须虑。

妇翁欢喜婿远来,阿妇见爷双靥开。

是风是雨是明月,管甚阴晴与圆缺。

但愿吾身益强健,莫使骨肉叹南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