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洞庭

城陵山前霜月高,江湖欲上鸡初号。

舟人夜语起捩柁,但觉枕底生风涛。

黏天洞庭乘水入,余亦起从帆下立。

三江杳杳宿鹜迷,五渚苍苍老蛟泣。

巴丘邸阁波浪间,到眼突兀横编山。

芦中渔火尚未灭,空际梵音殊自间。

绕湖周遭几百里,湿烟一堆层叠起。

倒影俛临明镜看,却是君山青插水。

二山宛在湖中央,南北苕亭势可望。

不知蓬瀛定谁到,对此辄欲褰余裳。

斯须斗转星亦沈,群真出入地道深。

龙女遥归碧海岸,湘君正依斑竹林。

湖山虚肃徘徊久,小别京华亦回首。

洛阳少年济时才,上书那遣长沙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黼平的《夜渡洞庭》描绘了一幅深夜泛舟洞庭湖的壮丽景象。首句“城陵山前霜月高”点出时间与地点,月光皎洁,映照着城陵山,夜晚的寒气浓厚。次句“江湖欲上鸡初号”暗示黎明将至,鸡鸣声打破湖面的宁静。

“舟人夜语起捩柁”描绘船夫低声交谈,准备启航,读者能感受到湖上的紧张与期待。“枕底生风涛”则写出行船的动态,即使在梦中也感受到波涛汹涌。接下来,诗人通过“黏天洞庭乘水入”描绘船只融入广阔湖面的景象,仿佛与天相接。

“三江杳杳宿鹜迷,五渚苍苍老蛟泣”运用象征手法,写出了湖面的辽阔和神秘,连宿鸭都迷失方向,老蛟似乎在悲泣。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岳阳楼附近的景色,“巴丘邸阁波浪间”和“芦中渔火尚未灭”展现出湖景的繁华与静谧并存。

“空际梵音殊自间”引入了宗教氛围,远处的寺庙钟声回荡在湖面上,增添了神秘感。诗人继续描述湖面的壮丽:“绕湖周遭几百里,湿烟一堆层叠起”,湖光山色如画,令人陶醉。

最后,诗人以神话传说收尾,想象龙女归海、湘君竹林的场景,表达对仙境的向往。而“湖山虚肃徘徊久,小别京华亦回首”流露出诗人对京城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交织。

收录诗词(8)

李黼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漕运行

书生一食恒三日,忍饥诵经门不出。

仙家撒米狡狯多,饭甑空看梦中溢。

一麾作宰居海滨,职有漕事当躬亲。

手收八万七千石,但丐糠覈能肥人。

连廒四开临水曲,负戴遥来趁初旭。

南箕扇簸北斗量,原是天公具餐玉。

岂惟献纳人争先,乌雀未敢窥檐前。

仓储近烦白虎卫,水餫远叱黄龙牵。

颇闻荷花塘欲涸,碧波粼粼石凿凿。

屯丁辛苦里正嗟,津贴钱刀苦来索。

汝辈何如为杞忧,连云畚插通邗沟。

高低正依均海法,升斗不贷监河侯。

般橹万里趋芳甸,黍谷桃渠眼中见。

滹沱可洞涞可陂,只在司农斥坟衍。

拓地平移委粟山,治田尽表宜禾县。

丰岁香粳满近畿,云帆永罢东吴转。

形式: 古风

阊门送客

水西楼阁玉参差,杨柳花飞客去时。

锦字缄书千种恨,兰溪归棹十年迟。

香头夜雨人初到,婪尾春杯酒莫辞。

吴下行踪如向说,红闺应䠞远山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月八日同年陈范川太史招同梁一峰广文游光孝净慧二禅寺呈范川(其一)

鬓丝禅榻记吾曾,廿载尘劳苦莫胜。

今日重寻留钵地,前身初悟写经僧。

菩提树长金园净,诃子林中结宇徵。

祖意但求真面目,未妨文字乞溪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九月八日同年陈范川太史招同梁一峰广文游光孝净慧二禅寺呈范川(其二)

宝庄严寺晚来过,奈此倾欹窣堵何。

卧阁佛谁烧舍利,上堂僧似病维摩。

黄龙会散犀香满,白马经残贝叶多。

赖有骊珠君袖落,山门留镇配东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