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

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王家自古显赫尊贵,简陋门户却隐含道骨仙风。
心灵交流寓含深意,顺应自然遨游于无尽之中。
学问精深涉猎百家异说,机锋深邃三言皆通哲理。
书法堪称墨客之最,文章被誉为文坛的英豪。
他以寒门之身辅佐魏王,百姓期待他如同昔日的谢安。
一旦接到征召贤良的诏书,便前往朝堂的承明宫。
本想匡正时弊却难施展,推崇儒学的地位也未被充分认可。
最终辞官在京城七门之内,选择归隐山林终老一生。
我曾有幸与他结交,私下交流受益匪浅。
当我行经会稽郡,路径穿越广陵城东。
斯人已逝物是人非,淮海之地似乎也因他的离去而显得空旷。

注释

王氏:指显赫的王姓家族。
衡门:简陋的门,比喻清贫的居所。
道风:修道者的风范。
传心:心灵的交流或传授。
晤有物:交流中有实质内容或深意。
秉化:顺应自然的变化。
学奥:学问深奥。
九流:泛指各种学术流派。
机玄:机智深奥的道理。
书乃墨场绝:书法技艺超群,无人能及。
词伯雄:文章写得好,文坛的领袖。
白屋:指贫寒之家。
藩:辅佐。
魏主:指某一时期的魏国君主。
一祗:一次,一回。
承明宫:古代宫殿名,代指朝廷。
补衮:修补帝王的过失,引申为匡正时弊。
位未充:地位或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罢官:辞去官职。
七门里:指京城内,古代京城多设七门。
归老:告老还乡,退休养老。
一丘中:山中,指隐居之地。
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这里指有幸。
长者辙:德高望重者的足迹,比喻受其教诲。
会稽郡: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
广陵东:广陵城东,广陵为古代地名,今江苏扬州一带。
物在人已矣:景物依旧,人已不在。
淮海空:淮海地区因他的离世而显得空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题目为《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或同僚离别之情和对其美好品德的赞颂之作,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友人所处环境与自身境遇的感慨。

首句“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描绘了一个家族背景深厚、教育传统悠久的画面。"衡门"指的是古代官宦之家,而"栖道风"则形象地表达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和修养。

接着,“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表达了诗人对王氏家族精神传承的赞美,以及他们文化教育的深远影响。这里的“传心”指的是精神上的传递,而"秉化"则是持守和推广文明的意思。

在“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一句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王氏家族成员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够融汇各家之长,并且在深邃的哲理中寻找到共通之处。"九流"指的是儒、道、佛等各种学说,而"机玄三语同"则表明了对复杂事物的深刻理解和简洁表达。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赞扬了王氏家族成员在文学上的造诣,他们的文章如同艺术品一般珍贵,能够与古代文豪相媲美。"墨场"指的是文人的笔下江山,而"词伯"则是对文学成就的一种尊称。

接下来,“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一句似乎是在提及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但在此诗中更多地被用来作为对王氏家族成员品格高尚的又一种佐证。"白屋"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居所,而"藩魏主"则可能是一位地方官员,"苍生"和"谢公"可能是对某些人的尊称或别称。

然后,“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表达了诗人对于王氏家族成员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并接受重要使命的赞赏。这里的“一祗”意味着一次性的命令,而"贤良诏"则是对有才德之人的称呼,"遂谒承明宫"表达了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诗人在“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中继续赞扬王氏家族成员的才能和学问,以及他们在仕途上的进展。这里的“补衮”可能是指补充衣物或修饰,而"望奚塞"则可能是一种期待或等待的状态。"尊儒位未充"表达了诗人对王氏家族成员在学术界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关切。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则描绘了一种退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这可能是对王氏家族某个成员晚年境遇的一种提及或想象。"七门里"指的是官府,而"一丘中"则形象地表达了退隐后的平静和安逸。

在“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中,诗人通过对王氏家族成员智慧的赞扬,以及他们能够与古代圣贤沟通思想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对其品德学问的一致认可。"尝忝"意味着尝试或探讨,而"长者辙"则是对有智之人的尊称,"微言私谓通"表达了深邃思想的交流和理解。

最后,“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所处环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某些事情可能发生变化的隐忧。这里的“会稽郡”可能是指某种会晤或聚集,而"路出广陵东"则描绘了一种行进的方向和场景。"物在人已矣"表达了对某些事物已经发生变化的感慨,而"都疑淮海空"则是对于未来情况的一种猜测或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王氏家族成员品德学问的赞美,以及对其生活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不可预测的感慨。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早入清远峡

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

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

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翳潭花似织,缘岭竹成围。

寂历环沙浦,葱茏转石圻。

露馀江未热,风落瘴初稀。

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

榜童夷唱合,樵女越吟归。

良候斯为美,边愁自有违。

谁言望乡国,流涕失芳菲。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候晓踰闽峤,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早发韶州

炎徼行应尽,回瞻乡路遥。

珠厓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日夜清明少,春冬雾雨饶。

身经大火热,颜入瘴江消。

触影含沙怒,逢人女草摇。

露浓看菌湿,风飓觉船飘。

直禦魑将魅,宁论鸱与鸮。

虞翻思报国,许靖愿归朝。

绿树秦京道,青云洛水桥。

故园长在目,魂去不须招。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宋公宅送宁谏议

宋公爰创宅,庾氏更诛茅。

间出人三秀,平临楚四郊。

汉臣来绛节,荆牧动金铙。

尊溢宜城酒,笙裁曲沃匏。

露荷秋变节,风柳夕鸣梢。

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

形式: 排律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