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佛书曾画牛犁舌,以易耕心却不然。
一寸地中栽□□,□将三寸舌谈天。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赠学易耕心》。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通过对比牛犁舌和人栽种植物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修养不应仅停留在口头谈论,而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深刻认识。
首句“佛书曾画牛犁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即有僧人画过牛犁舌的情形。这里的“犁舌”指的是牛用舌头翻转草料,象征着细致入微、刻苦钻研的态度。佛书中的这类画作往往寓意深长,意味着对某种知识或修行方法的专注与探究。
“以易耕心却不然”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单纯依赖口头传授而非实际行动的批判态度。这里的“耕心”暗指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内在的精神世界,而“却不然”说明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第三句“我寸地中栽□□”中的“一寸地中栽”强调了对土地(即实际行动)的珍视,每一寸土地都应种植有价值之物。这个画面传递出作者对于每一点资源、每一次机会都应该珍惜并加以利用的思想。
最后,“将三寸舌谈天”则用了极端夸张的手法,指的是即便是口头上的讨论也应达到极高深度,即使仅有三寸之舌,也要尽力发挥其价值,以探讨更为广阔和深远的知识领域。这里的“谈天”暗示了对于宇宙、自然乃至哲学真理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口头与行动,强调了实践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知识探索和精神世界构建的重视。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未誇长管入手便,政须短管护铦锋。
未染濡时常著帽,忽□脱帽走蛟龙。
汉庭上方斩马剑,子制毛锥端似之。
未办朱云请此物,笔诛市挞佞臣谁。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
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朝匹吴君暮越臣,一颦何用訾东邻。
阿承丑女五噫妇,似胜苧萝山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