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德州董子庙内董生读书之处的静谧与庄重氛围。首联“董生读书处,寂寞临高台”点明地点,董生在高台上独自读书,环境显得既清幽又充满学术气息。颔联“门墙窥孔室,编简拾秦灰”运用典故,以孔子之室和秦朝竹简暗喻董生对古代学问的深入研究与传承,同时暗示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颈联“业守三馀积,宫存一亩开”进一步赞扬董生勤奋学习,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三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积累知识,其读书之所虽小(一亩),却充满了学问的光芒。尾联“墨池春草遍,园木晚禽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墨池边春草茂盛,园中树木郁郁葱葱,傍晚时分,飞禽归巢,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美,同时也象征着董生学问的深厚与广泛。
最后一句“独有贤良策,人称王佐才”高度评价了董生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成就,更具备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才能,表达了对其人格与智慧的高度赞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董子庙内董生读书场景的肃穆与深邃,以及其学术与人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