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金幼孜所作的《赠晏彦文佥宪山东》。诗中描绘了晏彦文在官场上的形象与作为,以及对其治政能力的赞许。
首句“早将姓字籍金闺”,以“金闺”比喻皇宫,暗示晏彦文早年即已受到朝廷重视,其姓名早已被记录于宫中档案,预示着他的仕途前景光明。
“又睹乘骢别帝畿”则描述了晏彦文离开京城赴任的情景,以“乘骢”形容其出行的威仪,显示出他作为官员的尊贵身份。
“十载居官心似铁”赞扬了晏彦文在官场上的坚韧不拔,即使历经十年的官宦生涯,他的意志依然坚定如铁,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
“三春持节绣为衣”运用夸张手法,形容他在春季持节出巡时,如同穿着锦绣华服,既展现了其治理地方的风采,也暗含了对地方治理效果的肯定。
“声驰当道豺狼避”表达了晏彦文的声名远播,连凶猛的野兽都为之退避,象征着他治理下的地方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力奋遥空雕鹗飞”以“雕鹗”比喻其治理能力卓越,如同鹰隼展翅高飞,展现出他锐意进取、力挽狂澜的魄力。
最后,“为说山东凋弊久,便须揽辔遍询咨”表达了对山东长期衰败状况的关注,期待晏彦文到任后能全面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振兴地方。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晏彦文作为官员的高尚品德、卓越才能及对地方治理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明代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