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咏月

银蟾吸清露,白兔捣玄霜。

青天万古明月,中有物苍苍。

想是临风丹桂,费尽斫云玉斧,秋蕊自芬芳。

印透一轮影,吹下九天香。怪霜娥,才二八,减容光。

蛾眉几画新样,晚镜为谁妆。

见说开元天子,曾到清虚仙府,一曲听霓裳。

何事便归去,空断舞鸾肠。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翻译

明亮的月亮像银蟾吸取着清冷的露水,洁白的兔子在捣制深色的寒霜。
广阔的青天中永恒的明月,其中隐藏着一片苍茫的景象。
猜想那是在清风中摇曳的丹桂树,耗费了无数砍云的玉斧,秋天的花朵自然散发出芬芳。
月影穿透一轮,香气飘落九天。奇怪的是,月宫中的霜娥,正当青春年华,却失去了光彩。
她的蛾眉是否勾勒了新的样式,夜晚的镜子为谁而打扮。
听说开元天子曾来到这清虚的仙境,聆听过仙乐霓裳。
为何她突然离去,只留下舞者的心肠空空如也,无法再起舞。

注释

银蟾:明亮的月亮。
清露:清冷的露水。
玄霜:深色的寒霜。
丹桂:桂花。
斫云玉斧:砍云的玉制工具。
秋蕊:秋天的花朵。
霜娥:月宫中的仙女。
二八:指女子十六岁,青春年华。
蛾眉:女子的眉毛。
开元天子: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年号。
霓裳:古代宫廷乐曲名。
舞鸾肠:比喻舞者的内心或情感。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白朴的《水调歌头·咏月》以月亮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月宫的神秘与美丽。开篇“银蟾吸清露,白兔捣玄霜”形象地描绘了月宫中月兔忙碌的情景,清冷而富有诗意。接着,“青天万古明月,中有物苍苍”暗示月中的神秘景象,引发读者遐想。

“想是临风丹桂,费尽斫云玉斧,秋蕊自芬芳”进一步描绘月宫的桂花香气四溢,仿佛能闻到那来自九天的清香。接下来,“印透一轮影,吹下九天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化了月光的皎洁和香气的浓郁。

进入下片,诗人笔锋一转,借“怪霜娥,才二八,减容光”表达了对月宫仙女嫦娥的怜惜,感叹她的青春容貌因孤独而消减。接着,诗人联想到唐朝开元盛世的天子唐玄宗曾游月宫听仙乐的传说,暗示月宫的不凡与历史的沧桑。

最后,“何事便归去,空断舞鸾肠”表达了诗人对嫦娥离去的不解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示了白朴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52)

白朴(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朴,字太素。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字:仁甫
  • 号:兰谷
  • 生卒年:1226—约1306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双眸剪秋水,十指露春葱。

仙姿不受尘污,缥缈玉芙蓉。

舞遍柘枝遗谱,歌尽桃花团扇,无语到东风。

此意复谁解,我辈正情钟。喜相从,诗卷里,酒杯中。

缠头安用百万,自有海犀通。

日日东山高兴,夜夜西楼好梦,斜月小帘栊。

何物写幽思,醉墨锦笺红。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风入松.咏红梅将橙子皮作酒杯

使君高宴出红梅。腰鼓揭春雷。

更将红酒浇浓艳,风流梦、不负花魁。

千里江山吴楚,一时人物邹枚。软金杯衬硬金杯。

香挽洞庭回。西溪不减东山兴,欢摇动、北海樽垒。

老我天涯倦客,一杯醉玉先颓。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风流子

花月少年场。嬉游伴,底事不能忘。

杨柳送歌,暗分春色,夭桃凝笑,烂赏天香。

绮筵上,酒杯金潋滟,诗卷墨淋浪。

间袅玉鞭,管弦珂里,醉携红袖,灯火夜行。

回首事堪伤。温柔竟处,流落江乡。

惆怅鬓丝禅榻,眉黛吟窗。

甚社燕秋鸿,十年无定,楚星燕月,千里相望。

何日故园行乐,重会风光。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永遇乐

一片西湖,四时烟景,谁暇游遍。

红袖津楼,青旗柳市,几处帘争卷。

六桥相望,兰桡不断,十里水晶宫殿。

夕阳下、笙歌人散,唱彻采菱新怨。

金明老眼,华胥春梦,肠断故都池苑。

和靖祠前,苏公堤上,谩把梅花捻。

青衫尽耐,蒙蒙雨湿,更着小蛮针线。

觉平生、扁舟归兴,此中不浅。

形式: 词牌: 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