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行不少住,明日是清明。
驿路垂杨暗,淮河新水平。
天晴纡野兴,地迥畅离情。
故友如相问,深山戴笠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送友游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君行不少住”直接道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暗示行程匆匆;“明日是清明”点明了出行的时间,清明时节,更添离别的感伤。
接下来的两句“驿路垂杨暗,淮河新水平”,通过描绘沿途景色,渲染了离别氛围。垂杨依依,暗淡的路途象征着友人将要走过的漫长旅程,而淮河水面平静,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待。
“天晴纡野兴,地迥畅离情”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和对离别的感慨。晴朗的天气激发了友人野外游玩的兴致,但辽阔的空间也使离别之情更加深远。
最后,诗人以“故友如相问,深山戴笠耕”作结,想象友人在远方如果有人询问,就告诉他们我已经隐居深山,过上了农耕生活。这既是对友人的一种安慰,也是诗人自己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理想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不详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永夜一灯青,相逢话苦心。
悠悠拾翠梦,袅袅采芝吟。
小雨黄花健,西风荷叶深。
何须笑摇落,春意在山林。
长忆扬州笑口开,扁舟何意子能来。
居然一别又三载,如此相逢能几回。
春色渐归千古树,雨晴犹有隔年梅。
归帆不泊无邠水,少驻东风领一杯。
蜃沉海底气升霏,消得皇皇四牡驰。
此去玉堂成故事,未应金马待多时。
愿储救世三年艾,更采销兵万岁芝。
特报明时端不负,古今良相即良医。
家山岂不好,更欲访庐君。
应意麋鹿友,其如鸿雁群。
江湖秋渺渺,道路雨纷纷。
岁晚成归否,高山有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