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鹧鸪天》由清代诗人吴怀凤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病中对春景的细腻感受与内心的复杂情绪。
首句“几许情怀恨未完”,开篇即点出女子心中郁结的情感,暗示她有着未了的心事或遗憾,为整首词奠定了哀婉的基调。接着,“花枝常向病中看”一句,通过女子病中凝视花枝的动作,展现了她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体悟。
“渐依人面春云薄,欲拾榆钱夜月残”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云和榆钱赋予情感,描绘了春日逐渐消逝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内心情感的逐渐淡漠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这里,“春云薄”和“夜月残”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象征着女子心境的转变。
接下来,“愁没绪,思无端。低徊镇日自凭栏”四句,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情绪状态。她愁绪满腹,思绪纷乱,整日徘徊于栏杆旁,表达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此处的“愁”和“思”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感慨,更是对生活境遇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最后,“东风芳草浑无赖,弱质偏教耐晚寒”两句,以东风和芳草的无情反衬女子的柔弱与坚韧。东风虽带来生机,却也带来了晚寒,象征着外界环境的残酷与女子内心的抗争。这一对比,既展现了女子面对困难时的顽强,也流露出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抗争。
整体而言,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病痛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爱情、自然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