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师竹五十有三

一日之七岁庚午,大秩筵开数计五。

越今年华辛壬癸,我来旧雨得重聚。

昨回一阳百福生,集启消寒继消暑。

入门何须问宾主,浮以大白斟以醑。

酒酣始知诞降辰,兕觥酌彼鹤筹数。

君独前席致我词,献寿投桃皆无取。

新诗换得樽浊醪,胜比金钱值刻楮。

我闻昌黎进表章,谏迎佛骨浩气吐。

春秋刚逢五十七,力挽衰风擎天柱。

又闻知遇陆宣公,二十二人榜龙虎。

陆之生日是明天,沆瀣师生直接武。

二公今已升庙廷,笾豆馨香列樽俎。

黉宫香火本非僧,礼乐肃修合柷敔。

君秉铎教历有年,大训赤刀重西序。

古来金石寿诗书,振起斯文乐蹈舞。

况是东阳好山林,洞天久许天伦叙。

閒筑竹簃布酒棋,时摘肴蔬开园圃。

迟我数年莫厥居,云洞茅檐不待补。

相与徜徉耄老天,此酒此诗證出处。

君不见周子定居庐阜时,濂溪风月年年今不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许传霈为师竹庆祝五十三岁生日所作。诗中描绘了热闹而温馨的宴会场景,表达了对师竹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诗的开头描述了宴会的盛况,提到师竹在庚午日举办宴会,邀请了多位宾客。接着,诗人回忆了去年的聚会,表达了对师竹的思念之情。宴会中,师竹亲自致辞,表达了对诗人的祝福。诗人还提到,师竹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最后,诗人感慨师竹如同周敦颐一样,居住在庐山,享受着自然与文化的和谐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美了师竹的才华和品德,也表达了诗人对师竹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宴会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庆典的温馨氛围,以及师徒之间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雪至城南归饮师竹处为消寒初集

严寒生虚空,孤坐苦清绝。

良朋踏雪来,邀看南山雪。

城南山势高,排空拄千笏。

峰峰削玉成,此际峻且洁。

遥塔萎其下,尘埃齐超拔。

地宽眼倍明,云冻天犹阔。

朗朗不辞行,风微吹觱栗。

欲汲雪一瓯,烹茶疗枯渴。

茅舍有人家,叩扉呼不出。

有客沽旧醅,今夕乐举杯。

高轩面园圃,菜绿分叶肥。

汲汤佐新笋,釜沸响轻雷。

瓶笙清如洗,炉小火初围。

美人来席前,数点报红梅。

酒肠欣得煖,仙骨翩不归。

何以酬妙景,门外雪又飞。

形式: 古风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其一)

布被冷彻骨,寒威入窗隙。

晓起推纸窗,积雪当檐额。

望远登高台,朔风人面刺。

台高雪亦高,携屐破琼璧。

画图粉本宽,荒城玉带窄。

西南逼诸峰,峰峰立奇特。

天半铺冻云,云雪共颜色。

想见飞瀑泉,洞口寒不掷。

形式: 古风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其二)

有梅植台北,临风发微香。

寻芳迷仄径,踯躅傍池塘。

池小凝薄冰,玲珑水一方。

一拳起白鹭,惊散双鸳鸯。

同侪畏清冷,入室薄衣裳。

几砚炙犹冻,盆梅疏欲僵。

终日苦袖手,远道思不忘。

相持一樽酒,与对明月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消寒二集用洛翘师竹均(其一)

短檐消残雪,冰柱几许长。

炙砚苦觅句,十指寒欲僵。

朋来促膝话,泉烹新笋香。

夜寒愁壶冻,行酒屡停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