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斋

著脚红尘已恨深,便应毕世住山林。

贵人自作宣明面,老子曾闻正始音。

议论坐狂当永弃,簿书缘病复难任。

东斋幽寂凭谁画,开幔床横一素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足迹已深深陷入红尘的烦恼中,我希望能终老于山林之中。
权贵之人总是摆出一副公正严明的姿态,而我曾听说正直的言论声音。
因狂妄的言论应当永远被抛弃,而繁重的文书工作因病痛难以承担。
在东斋这幽静之地,又有谁能为我描绘一幅画面?只有拉开帷幕,横置一张素琴陪伴。

注释

红尘:指世俗社会,充满纷扰和复杂。
毕世:度过一生,终身。
宣明面:形容权贵者的威严或公正之貌。
正始音:正直的声音,可能指正直的思想或言论。
议论坐狂:因谈论时过于激进而显得狂妄。
簿书:公文、账册,代指繁琐的公务。
东斋:作者书房或居所的东边厢房。
素琴:未经装饰的古琴,象征高雅的爱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东斋》,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著脚红尘已恨深”形象地写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深深感慨,认为自己已经深受尘世困扰。第二句“便应毕世住山林”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终老山林的愿望。

接下来,“贵人自作宣明面,老子曾闻正始音”两句,诗人以贵人的虚伪和道家的清高为对比,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中权贵阶层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人格和精神追求的怀念。

“议论坐狂当永弃,簿书缘病复难任”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繁琐公务的厌倦,他因直言不讳的性格(“议论坐狂”)而可能遭受排斥,又因身体状况(“簿书缘病”)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

最后,“东斋幽寂凭谁画,开幔床横一素琴”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宁静的东斋无人绘出其清幽,只有简单的床榻和一具素琴相伴,展现出诗人对闲适、淡泊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陆游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特质。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东斋夜兴

山城残角伴疏钟,拥褐颓然一病翁。

纸帐灯明蹙龟甲,铜瓶火熟起松风。

雨来尤觉睡味美,酒后不知愁思空。

忽忆江湖泊船夜,号鸣避弋闹群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东偏小室去日最远每为逃暑之地戏作五字

肃肃檐阴转,泠泠笕水鸣。

高墉日气远,方簟午风清。

渴爱餐浆美,慵便葛屦轻。

新秋忽在眼,结束问山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东堂晨起有感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

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

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

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